AI到底有没有泡沫?工业富联后市如何?

随着科技巨头财报密集披露,AI浪潮下的冰与火之歌正在上演。一边是“大空头”出击引发市场恐慌;另一边是Meta、谷歌、微软集体上调资本支出预期,明年投入或将超千亿美元。在这场关乎未来的博弈中,作为A股市场最核心的AI标的,工业富联前景到底如何,也牵动着不少投资者的神经。

互联网泡沫重演?存在本质差异

近期,AI领域的“极度热情”让一些投资者再次联想到了25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然而,目前投资界的主流共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本质的区别。

嘉信理财首席投资策略师LizAnnSonders近期就直言,围绕AI的繁荣并非是互联网泡沫2.0,一个关键的区别是,20多年前许多网络公司规模小,而且处于亏损状态,而今天的AI潮领头羊都是规模庞大的公司,资产负债表强劲,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

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源于“概念炒作+虚高需求+债务驱动”,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当前AI热潮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

从资本开支上看,1999年资本涌入的大多是无盈利模式的“.com”公司,如今AI投资主力是Meta、Microsoft、Alphabet等科技巨头,均拥有强劲的现金流与成熟商业模式。

从需求真实性来看,互联网泡沫的需求多为炒作,而AI需求有明确订单支撑。微软的商业剩余履约义务激增51%,达到3920亿美元。Alphabet的Cloud积压订单环比增长46%,达到1550亿美元。

从产业成熟度:互联网泡沫时期多数公司无可持续模式,而AI已形成从算力需求方到算力供给方再到下游应用的完整生态。各环节均有真实营收支撑,而非孤立的概念炒作。

AI基础设施建设放缓?正加速扩张

市场也存在需求高速释放后,AI基础设施建设或降温的担忧,但种种迹象均显示,当前AI算力基建反而正处于“加速扩张”的关键阶段。

科技巨头的资本开支计划是最直接的信号。Meta已将2025年资本开支指引上调至700-720亿美元,核心投向AI数据中心与算力硬件;Alphabet则将全年资本开支指引从850亿美元上调至910-930亿美元,重点用于Cloud与AI基础设施扩建;微软单季度资本开支就达到349亿美元,其CEO萨蒂亚・纳德拉明确表示会持续加大投入以应对需求缺口。

制造商的动态也进一步印证基建热度。工业富联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其目前备货金额已经超过1600亿元。此外,过去17个月内,全球Token处理量增加了150倍,算力使用量与供给扩张保持同步增长,也从侧面印证了基建投入的合理性。

政策端,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欧盟Invest AI计划、ApplyAI战略以及《云和AI发展法案》等,都为算力需求的加速扩张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资金后市如何布局?“卖铲人”最具确定性

在AI浪潮的博弈中,资金布局的核心逻辑是“寻找需求确定、业绩兑现的环节”,而“卖铲人”正是当前最具确定性的方向,其中工业富联这类核心标的尤为突出。

与“概念炒作”不同,“卖铲人”的价值已体现在财报中。工业富联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24.87亿元,同比增长48.52%,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AI服务器业务的爆发力最为突出:云服务商GPUAI服务器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300%,三季度单季环比增长90%、同比增幅更是高达5倍。800G交换机等配套产品出货量也在快速放量。

从2025年三季度资金动向看,机构对“卖铲人”标的的增配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球公募基金层面,AI硬件相关标的成为增持焦点,前十大重仓股中工业富联新晋入榜,获增持金额超300亿元,与中际旭创、新易盛共同占据增持市值前三位;算力主题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单只基金季度规模增长28%,机构持仓比例从35%升至42%,足见机构对算力产业链的坚定布局。

 


环球时讯 » AI到底有没有泡沫?工业富联后市如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