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浆源、保供应、控质量---浆源管理的三个抓手

文|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 冯鑫

一、如何提高采浆效率和质量是每一个血液制品行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相较于国外的血液制品行业市场特性,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准入壁垒高,参与者有限,同时企业间的并购进程在多年来的进行中当前已接近尾声。存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特点。而基于原料及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相对低、政策管控强的行业。

自1996年国务院发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以来,目前仅有约30家企业仍在从事血液制品生产。严格的管控政策为行业内企业筑起护城河。从生产角度看,国内商用的血浆原材料均来自于只采集血浆的“单采血浆站”,而当前,政府对血液制品的管控非常严格。以新增血浆站审批为例,2019年全年全国仅有1家单采血浆站新获批。同时,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限制新增单采血浆站。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国内采浆量预期下滑,在浆源有限的情况下,政策却未见宽松,甚至日渐严格。如何提高采浆效率和质量是每一个血液制品行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二、浆源获取能力和血浆综合利用率是血液制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血液制品行业上游的原材料为人血浆,其上游对象为单采血浆站采浆区域户籍的18-55岁的健康居民,由血液制品企业自身控制的单采血浆站负责采浆。血液制品行业下游的直接客户为药品经营企业(经销商),血液制品在两票制的要求下通过药品经营企业销往医疗机构,并最终由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

血液制品行业的上游直接决定了血液制品行业原材料的多少,进而影响到血液制品的产品。考虑我国血液制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导致了血液制品行业受上游影响较大,受下游需求波动影响较小。因此浆源获取能力和血浆综合利用率是血液制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浆源和技术两个角度是血液制品行业做经营数据分析的关键之处

血液制品的产量是影响血液制品公司经营业绩的主要原因,从行业上下游角度看,由血浆产出的三类血制品(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生产并不互斥,企业拥有的单采血浆站越多,覆盖的献浆员越多,使用的分离技术越先进,则生产出的血液制品越多。企业对于业绩的追求会转化为对于浆源和技术两方面的追求,这也成为血液制品行业的数据分析的关键之处。

四、浆站人工抄报和系统异构导致针对浆源的分析需求难以满足

为了应对业务的发展和国家监管的要求,目前各血液制品企业均开发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普及率高,但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均为聘请公司自主开发,浆站企业以及同外界其他系统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为典型的"信息孤岛"
2分浆站采浆机型号老旧,无法自动收集采浆数据,具备采集数据功能的采浆机也不能自动上传管理系统,基本为人工抄报,整个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较低

上述两个问题导致下的,血制品企业的浆源管理中心在收集献浆者数据,协助单采浆站和企业招募浆员、分析流失浆源、分析献浆人群分布等,需要从浆源信息管理系统人工处理和分析,投入甚大、收效甚微。

因此控浆源、保供应和控质量就成为了血液制品行业的主要业务分析需求。

五、使用BI系统来为血液制品企业提供决策支撑

从BI的视角来看,对于企业的业务分析需求,可以将需求拆解为一个个业务问题,将业务问题以指标、维度和分析方法的形式来进行描述和探究。血液制品企业对于控浆源、保供应和控质量的追求,则可以拆解为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管控浆源的留存和开发情况满足当年的生产计划?

2、如何管控浆员-血浆-成品的转化情况来支撑企业的生产任务达成?

3、如何从浆源采浆到生产原料入库全程掌握质量水平,满足原料供应?

结合BI系统在数据基础和数据分析应用层面的技术支撑,可以为血液制品企业逐步构建解决方案框架:针对于具体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拆解:

在控浆源方面,以采浆完成进度、全国浆站分布、浆站日报和时序趋势四个管控点来支撑业务上从浆站信息到采浆信息的问题分析,精要列举指标如下:

  • 采浆任务
  • 实际采浆量
  • 新生浆量
  • 老生浆量
  • 新生浆量任务
  • 实际新生浆量

在保供应方面,以浆员浆量结构、血浆周报、库存效期和针次报表四个管控点来支撑业务上对浆员结构的问题分析,精要列举指标如下:

  • 采浆月任务
  • 实际采浆量
  • 同期采浆量
  • 浆源数量
  • 浆员基本信息
  • 同期浆员数量
  • 报废浆量

在控质量方面,以检疫期血浆情况、检疫期回访情况、血浆报废情况和质量汇总四个管控点来支撑业务上从浆员血液检测到质量的问题分析,精要列举指标如下:

  • 当月浆量
  • 血浆覆盖量
  • 当月血样
  • 血样覆盖量
  • 合格浆量
  • 采浆未到检疫期天数

其次围绕着不同部门和角色将指标做分层拆解,逐层设计服务于不同角色的业务分析应用。

针对于血源部,核心需求包括

1、按浆站和时间汇总分析所有归属于公司的浆站采浆任务完成进度;

2、分析当前公司浆站区域分布及覆盖浆员情况,为配置浆站资源和新开浆站做决策辅助;

3、实现采浆任务->区域达成->浆源浆量结构的逐级分析;

4、对全国浆员、浆站及血浆的采集情况、检疫期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

以采浆任务完成进度为例,针对于公司层或者生产管理部的采浆任务和需求,血源部部长需要对公司所属各个浆站的采浆任务完成做分析。通过一张看板做不同维度的分析,统计时段内各浆站的采浆进度,掌握完成率的变动是否处于可控的范围。

了解了采浆任务完成的状况之后,血源部无论是开发新浆员还是考虑如何提高现有浆员的开发效率,对不同类型的浆员做进一步的采浆分析。

而对于生产管理部而言,主要的需求可以归纳为

1、对四类多种血液制品的产成品做库存效期分布分析,掌握当前生产侧的库存和效期情况,对浆源侧的供给需求度进行分析;

2、对各产品的批签发数据做统一归拢与分析,按日展示各产品批签发进度;

以产成品效期为例,生产管理部负责人可以此了解产品库存效期分布情况,针对近效期的产品做处理,初步把握采浆的需求紧急度,再考虑是否增大采浆计划。

另一方面浆站每日采浆结果依赖于现有浆员的采血效率,一针率会直接影响浆员-血浆的转化。血源部和浆站站长提高浆源护理水平和减少血液报废率要针对针次和一针率做对浆站的采浆工作效率做评估。因此设计针次统计看板

将沉淀在业务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应用起来,在时间维度上具体把握新生/老生的采浆工作效率。

除了上述三个Demo示意,围绕着浆源分析的三个核心问题,从业绩总览、多维分析和工作报告,可建构起完整的分析框架。提供给血液制品企业以整体的BI分析方案。

六、价值总结

围绕着血液制品企业的三项核心需求,基于BI的能力和业务分析体系实现三个方面的价值:

控浆源:血浆管理部门和浆站采浆完成情况入手,掌握某时段某区域某浆站所辖人群的供浆能力,判断所处区域整体供浆能力以及公司在其中占比,掌控下一步浆源开发的方向。

保供应:血浆管理部门和浆站掌握既有浆员的产浆能力,综合评估浆员->血浆->成品的转化效率,为采浆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浆员发展问题等提供决策支撑。

控质量:精细化管控血浆检疫期,安排针对浆员的检疫期回访工作,降低检疫不及时不准确对采浆乃至生产工作的负影响。对采浆业务种的质量问题做留底,实现每一个质量问题到浆的快速追溯。


环球时讯 » 控浆源、保供应、控质量---浆源管理的三个抓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