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居民死亡原因前三!关于卒中,专家给你划了这些知识点
秋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着气温降低,人体血管收缩,顺应性变差,容易引发卒中。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我国新发卒中的69.6%~72.8%。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原解释道:“进入秋冬季后,天气逐渐变冷,人体的交感神经变得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小板升高、血压易波动、血液黏度增加,可能增加卒中的风险。因此,秋冬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卒中,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吴原
卒中危害大、有“五高”特点,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2021年中国共有2634万例脑卒中患者,新发脑卒中病例409万例。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另有数据显示,南宁市居民死亡原因前三位疾病中,脑血管病位居第三,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吴原主任介绍到:“我们国家有数亿慢性病患者,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这些慢性病,都是导致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治疗、管理不当,就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另外,年龄也是一个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是也要注意,并非年轻人就不会发生卒中,事实上从临床来看,卒中的发病存在年轻化趋势,这跟年轻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比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熬夜、吸烟、重口味饮食等,因此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尽管“来势汹汹”,但卒中仍然可防可治,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防治卒中。吴原主任建议:“对于‘三高’人群来说,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如果出现明显波动,要及时就医。另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建议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马上就要入冬,中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寒冷环境中,减少对脑血管的刺激。”
时间即大脑,牢记“中风120”、抓住“黄金时间窗”
人体脑细胞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极高,且无法自行储存能量和氧气。一旦脑血管堵塞或破裂,脑组织会迅速因缺血缺氧受损。每延误1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超过6小时,受损脑细胞可能无法逆转,导致永久性的功能丧失。
卒中发生后的4.5小时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窗”。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主要的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以达到血管再通恢复脑组织的正常血氧供应的目的,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改善患者预后。
因此,一旦发生卒中,需尽快到最近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自2025年10月起,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统一受理、指挥调度南宁全域范围120急救电话,辐射覆盖南宁全域874.16万总人口,实现全市院前急救“一盘棋”。中心在接到患者求救后,将根据卒中救治地图,第一时间给患者提供“救命指南”,或指导院前急救人员将卒中患者转运到最近的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南宁市首批卒中救治定点医院之一。吴原主任介绍到:“普通人识别卒中,要牢记‘中风120’口诀。‘1’代表一张脸出现了口角歪斜和明显不对称;‘2’代表两只手臂同时抬起出现单侧无力;‘0’代表聆听对方讲话出现言语困难。若出现了上述症状中的一种,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应尽快拨打120,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援。”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应让患者保持平卧,头部稍微抬高,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患者的症状和持续时间,有助于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等待过程中切忌给患者喂食物、水或药物,尤其对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者来说,平时如果没有遵医嘱服药,此时再给患者服用降压药、阿司匹林等将会影响救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