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正在诞生“新需要”

(公众号原创:Darii   Mall先生)在全球零售格局中,一个常被提出的问题是:老牌商圈如何保持活力,并不断迈向世界级?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商圈本身的持续吸引力,更关系到一座城市在国际消费版图中的位置。

东京银座给出的答案是“能级提升”。自1981年Louis Vuitton在此开出日本首家直营门店以来,Hermès、GUCCI、PRADA等重奢旗舰的高密度集聚,让银座逐渐成为全球品牌的展示舞台。伴随街区整体迭代,这片19世纪末形成的商业中心,在今天依然是东京最具国际辨识度的消费地标。

伦敦科文特花园选择的路径是“功能重组”。这个起源于蔬果市场的街区,在保留历史建筑氛围的同时,引入了古董艺术、手工制品、服饰和家庭用品等多元零售,叠加餐饮与剧院演出,营造出一整套兼具文化与日常的复合体验。今天,科文特花园已经成为伦敦市民和游客都乐于停留的目的地。

不同城市、不同方法,但这些案例的共通点十分明确:老牌商圈要焕新,核心在于让熟悉的地方依旧被需要。这既是国际案例留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徐家汇商圈如今面临的现实命题。

“革新进化”是徐家汇的底色

在上海的城市消费版图里,徐家汇始终是“客流与更新力”的双重样本。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2024年徐汇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200亿元,在全市16个区中稳居前列;其中徐家汇商圈一公里范围内,日均客流量长期维持在40–50万人次,是上海最典型的“全天候、全客群”消费聚集地

徐家汇之所以能在几十年间始终保持吸引力,离不开两条主线:它既是引领城市零售业潮流的先行者,也是一再通过自我焕新完成进化的常青树。

徐家汇的现代商业进程,要追溯到1954年。那一年,第六百货在肇嘉浜路1068号开业,成为当时徐汇区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场,一举确立了徐家汇的商圈地位。

1993年开业的太平洋百货,配备了裁改衣、母婴室、送货上门等人性化服务,成为当时对标国际的零售标杆;1997–1999年开业的美罗城港汇恒隆广场,进一步带来多样化的业态组合与国际化的消费体验,让徐家汇迎来“黄金年代”。

但真正让徐家汇历久弥新的,并不仅是早年的领先,而是之后几十年的不断迭代。

从90年代上海六百的整体改造,到2022年美罗城以“魔都水晶球”外立面改造再度出圈,这些“持续焕新”的动作,让徐家汇没有被新兴商圈的热度掩盖,而是在老牌与新兴之间找到独特节奏。

如今,随着太平洋百货在2023年闭店,徐家汇的下一棒传到了新六百YOUNG手上。

2025年7月18日,新六百YOUNG在衡山电影院正式发布,以“Grow Young Together”(一起年轻成长)为核心理念,既延续六百的历史记忆,也在太平洋百货旧址上注入新活力。它将成为徐家汇首个面向年轻家庭的主题商场,为这片承载了七十余年商业荣光的土地写下新的进化篇章。

“世界级商圈”必须留住年轻家庭

新六百YOUNG选择“年轻家庭主题商场”的定位,并非偶然,而是对徐家汇商圈当下与未来走向的精准回应。徐汇区如今的常住人口约110万,其中30–44岁人群占比超过三成,是上海年轻家庭最为集中的城区之一。这批家庭普遍具有较高教育背景与稳定收入,追求品质生活,注重子女培养,也愿意为多样化的体验和服务支付溢价。然而在徐家汇现有的商业格局里,尽管不乏高奢精品与潮流时尚项目,但围绕家庭消费的项目,在老百货退场之后成为了空白。新六百YOUNG的焕新,正是精准瞄准了这一点。
再加上项目自身3.2万平米的体量,与商圈中其他动辄超6万平米的项目相比,无疑略显“紧凑”。与其以小搏大,不如通过“小而精”的打造方式,来和商圈中的其他项目形成差异化互补。这种定位还与徐家汇独特的“本土气质”密切相关。这里聚集了大量土著老钱家庭,他们一辈子在徐汇生活、工作,也把子女抚养长大,如今又陪伴着第三代在此成长。不同代际的人生轨迹在这片土地上叠加,使徐家汇不仅是商业中心,更像是一种“代际共生的生活圈”。对于这样一块承载深厚本土情感的土地,如何为年轻家庭营造新的生活场景,实际上也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全客群”消费承载力的具备与否,已成为世界级商圈形成的必要条件:高端零售与潮流时尚,可以吸引游客与年轻群体;商务与酒店,可以锁定国际化的办公客群;而只有家庭消费,才能把本地居民真正留在这里,让商圈既具备国际形象,又能承载日常生活。

这也在许多国际一线商圈的项目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泰国曼谷的Em商圈,在引入一众奢侈品牌、潮流时尚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带来了宜家在东南亚的首个城市中心店,让本地顾客也能在这里找到随时来逛的理由。

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 Mall,除了奢侈旗舰店外,还引入了水族馆、溜冰场、儿童职业体验馆KidZania等设施,使家庭的休闲与旅游在同一空间里得以融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六百YOUNG提出了“Grow Young Together”(一起年轻成长)的理念,来打造真正契合都市年轻家庭生活方式的全新体验场景:

我们不妨展望,在上海年轻家庭对高品质休闲方式日渐上涨的需求下,未来艺术跨界与多元体验内容如被引入,一方面有望在项目中打造出一个能真正覆盖全家庭成员兴趣的互动空间,使商场成为融合消费与情感的“第三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续项目的内容运营和社群构建提供丰富素材,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与场景吸引力。

与此同时,随着新一代家庭客群在生活品质与审美价值上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质感餐饮与新型零售的组合,或许将在项目中构建出一个既能满足日常刚需、又会传递独到美学的生活场。

再结合当下健康生活方式向轻量化、兴趣化发展的趋势,如若布局新型运动业态,还能为项目开辟出新的体验维度——不仅可以吸引都市青年参与,更有望发展成为兼具趣味性、专业度与互动性的市中心健康消费新场域。

从项目定位到业态规划,都呼应了新六百YOUNG“让都市家庭与TA的热爱自由生长”的中文标语。在精准把握市场空白的同时,为徐家汇商圈迈向世界级消费目的地补充了一条新的

“空间革新”让商圈更像城市客厅

如果说在全球化与本土化、规模化与差异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成为一个优质商业的必经课程;那么对商业空间潜能的挖掘与创新,则是能推动商业革新与进化的重要力量。

从项目公布的效果图来看,新六百YOUNG在空间和硬件上的创新,不仅能给品牌方与消费者输出更多营销亮点与新意,也将深度激活徐家汇商圈的城市界面和公共空间。

一来,项目外侧将打造出一块约1,000平米的超大裸眼3D电子屏。作为高流量区域的视觉焦点,这一“数字地标”的设计不仅能响应项目的营销宣传,成为连接商业与文化的动态展示窗口;其优质的视觉效果也将创造强大的广告价值和品牌曝光机会,成为徐家汇商圈日后全新的投放及打卡热点区域。

此外,电子屏的科技风设计,还将为项目及商圈带来一种强烈的未来感,从而吸引热爱潮流年轻的消费者的目光。

二来,包围着这一3D电子屏的,则是项目横跨三层高的无边界玻璃幕墙外立面。这种设计不仅最大化地为铺面引入自然采光、降低能耗,对于品牌方而言,也为其提供了一个品牌风格的展示机会,使原本在室内的铺位升级成为城市界面的一部分。

三来,连廊系统设计,巧妙通过“绿色动线”将徐家汇公园的盎然景色与商业空间串联。既填补了商圈在绿色公共空间上的空白,也让项目成为了全上海唯一拥有绿色空间的特色CBD。而除了B1层、1层与地铁站相连外,项目还利用原有空间的退界向外挑出了三部分连廊和平台——

3层室外连廊可与港汇恒隆广场互通,4层将被打造为一处可供品牌外摆和活动举办的露台。立体化的联通设计,既能实现商业载体间的客流共享,也能打通从户外公园蔓延出的松弛气息,最终完成城市公共空间能为消费者所带来的日常漫步、休闲新思路。

此外,作为扼守华山路、衡山路的商业“门神”,新六百YOUNG还将通过立体连廊系统,把徐家汇街口的商业氛围,进一步向北侧的ITC,以及衡复风貌区传递,从而形成更大片区的消费联动与城市漫步,最终串联起更大的消费生态圈。

这不仅是物理层面的贯通,还能以舒适的空间环境让大众能从历史风貌区漫步至现代商业综合体,通过延长消费者的驻留时间,为消费转化创造条件。

这种空间革新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的创新,更对整个徐家汇商圈的空间运营和消费目的地演进带来了新的启发。也借着这个全新的线下商业空间,让新六百YOUNG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一座承载城市记忆的老项目,只有在当下找到新的叙事,才能继续共写商圈与城市的未来发展。

结语

成功的商业更新不仅是建筑意义上的改造,更是对城市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

新六百YOUNG通过更具吸引力、更富体验感的城市空间创造,在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及购物场景的同时,也让商业项目在潜移默化间成为了连接人与城市的纽带,从而让老牌商圈中那些让人熟悉的老地方,能重新被大众需要。

随着新六百YOUNG在2026年第一季度试营业的消息公布,围绕品牌、空间等内容,未来还将有哪些预告陆续放出,也非常值得期待!


环球时讯 » 徐家汇,正在诞生“新需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