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戏的荷兰戏剧,都有哪些看点?
如今提到戏剧,人们往往不止会想到京剧和百老汇,也会想到很多近年来颇受欢迎的新式戏剧,如可以近距离接触演员的沉浸式话剧——观众不再仅仅是观众,而是变成了戏剧里的一部分。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引入大批外国优秀表演艺术作品,到如今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优秀剧团,善于创新的荷兰舞台表演艺术已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和欢迎。
多个长年全球巡演的优秀剧团,不仅形式丰富——涵盖戏剧、舞蹈、音乐剧场、舞蹈剧场、肢体戏剧、儿童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且不惧跨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荷兰戏剧是如何通过创新跨界征服欧洲走向世界的吧!
社会角色的跨界——鼓励孩子们创作自己的故事
荷兰在世界儿童幸福感排名中名列前茅,专注于儿童剧的剧团在某种程度上功不可没。它们不断打破固有艺术边界、尝试多元化创作方式,使戏剧不受语言、年龄、能力的限制,真正属于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
沉默舞团(De Stilte)就是这样一支专注于创作针对儿童观众的作品的独特青年舞团。其富有想象力的舞蹈语言和简洁的表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沉默舞团,图片来自荷兰聚焦Dutch Focus
截止疫情前,该舞团已为全球超过 18 万名观众举办了 2500 场演出,成为在海外传播荷兰青年舞蹈的重要大使,也是荷兰最具国际化表演的舞蹈团体。
教育是沉默舞团不可或缺的业务组成,因为他们相信,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每个孩子的创造能力都必须得到重视。沉默舞团每年都会在剧场和学校开展数百场演出,用表演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与创作自己的作品。
在《声音的颜色(Do-re-mi-ka-do)》中,舞台上的演员们身体在滴答作响,嘴巴在喘气,肚子不时鼓起来,脚不停踩着地板——人声、打击乐和舞蹈融为一体,舞台上的一切都是音乐,也都是色彩,在舞者和音乐家的对话中,世界变成丰富多彩的冒险,孩子们从具体的日常世界被带入抽象的感官世界——这正是沉默舞团所追求的目标。
沉默舞团,图片来自荷兰聚焦Dutch Focus
表演形式的跨界——不会演戏的音乐家不是好舞蹈演员
在荷兰,似乎音乐家们或多或少都要参与一场音乐剧场或者舞蹈剧场的演出。有时音乐家会带着乐器进行表演,有时舞蹈演员也要在舞台上施展自己的台词功底,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跨度更大的形式和特色剧团。来自荷兰的闹剧剧团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闹剧剧团,图片来自荷兰聚焦Dutch Focus
闹剧剧团(Släpstick)成立于2003年,有五位核心成员,剧团的作品模糊了肢体剧、滑稽剧、舞蹈和音乐之间的界限,这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风格。他们会演奏任何观众想得到或想不到的乐器,高超的音乐造诣和高水准的演奏技巧带给观众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至今,剧团已经创作并巡演了五部完整的作品。其同名作品《闹剧》的编排充分展现了该剧团别具一格的表演特色,荣获2017年爱丁堡艺穗节最佳精神奖(Spiritof the Fringe Award),在世界各地巡演并获得巨大成功。
此次上映的《快乐时光(Häppy Hour)》是《闹剧》的延展,仿佛一款名为欢乐时光的鸡尾酒,保证能洗去你日常的烦恼!
跨越表演时空——带领全球观众体验演出的未来式
表演艺术就是要在艺术与世界、创作者与观众以及观众与观众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因而是一种非常需要线下近距离感受的艺术形式。但如今,疫情的限制迫使艺术家们勇敢探索,于是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未来表现形式——线上剧院。
去年各地剧院关闭期间,90年代剧团(Nineties Production)推出作品《死亡象征(Memento Mori)》,创造了一种可以使观众身临其境的线上仪式,一种数字纪念品。
90年代剧团,图片来自荷兰聚焦Dutch Focus
该剧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戏剧聚会场所,集合表演、舞蹈、音乐、诗歌和网络艺术,使用Zoom 为在线观众 100% 现场构建和表演。
进入线上剧院的观众以电脑屏幕作为剧院的舞台,通过视频通话,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建立亲密关系。90年代剧团通过布景数字化以及不同角度的相机,为观众带来多种视觉可能性——身处剧院的观众不仅可以搭建任何想要的场景,还可以同时参与表演。这样的线上剧院给未来的演出方式提供了许多可能性。
90年代剧团,图片来自荷兰聚焦Dutch Focus
戏剧创作也追热点——让剧院照亮现实,唤起思考
荷兰戏剧不仅在社会角色、表演形式和表演时空等方面有所创新,在内容和立意上也很有想法——在传递艺术之美的基础上,不少荷兰戏剧作品还会关注极具讨论性的社会热点话题。
格罗宁根的荷兰北方剧团(Noord Nederlands Toneel,简称NNT)是荷兰最大的戏剧公司之一,致力于促进创新、包容和跨学科发展的表演艺术。
2017年,荷兰北方剧团联合荷兰最大的当代舞蹈公司之一的盖和罗尼俱乐部(Club Guy and Roni)、海牙打击乐团(Slagwerk Den Haag)以及阿斯科勋伯格乐团(Asko|Schönberg), 一起组成了荷兰国立跨界剧团(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Theater Ensemble,简称NITE)。
荷兰国立跨界剧团,图片©ReyerBoxem
荷兰国立跨界剧团在跨领域不断探索,让戏剧变得更加性感、紧迫和更具话题性。
譬如,荷兰北方剧团的艺术总监Guy Weizman将眼光放到了颇具话题性的宗教议题上,他坚信所有伟大的故事都是从一个小故事开始的。其作品“Salam”就是从三个男人的故事讲起:一个不知道怎么表达父爱的父亲以及两个被驱散的兄弟,将宗教和社会冲突带回到人类关于爱、遗憾、嫉妒和痛苦的故事中。
这一作品的背后也折射出荷兰创作者的观点——剧院不能只存在于社会的真空中,应该敞开大门与周围的环境变化建立联系,并与观众就这些变化进行深刻的互动与探讨。
荷兰国立跨界剧团,图片©Reyer Boxem
还有不少荷兰艺术家十分关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气候话题。由妮可·比特勒(NicoleBeutler)创立的,并以其名字命名的妮可·比特勒计划(舞团),其作品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等时下热门的话题,希望能引发观众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她试图去探索人类的未来是走向混乱灭绝,还是彻底扭转局面,这也是她2021-2024年计划创作的大剧场作品——三部曲《变革的方向》(走向新人类)的核心理念,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表演,妮可·比特勒邀请人们一起去寻求人、动物、物体和地球之间的平衡,关注时下的环境问题。
妮可·比特勒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的创作初衷都是渴望更美好的社会。作为艺术家,我有责任在社会层面和艺术层面为我们的思维开辟新的空间,我们可以共同改变世界。”
不仅妮可·比特勒计划关注人类的未来,90年代剧团也在探索人类在自然中将何去何从。
前文所提及的90年代剧团的Zoom戏剧,不再仅仅是对于疫情的一种回应,似乎也在呈现某种新型演出的雏形。90年代剧团带来了“碳中和”时代演出形式的启迪。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为乘坐飞机到地球的另外一端巡演是不环保的行为,并且也思索如何通过科技的帮助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这些荷兰艺术团体与机构对人与自然关系勤耕不辍的思索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几天前荷兰强降雨的新闻。据国际研究证实,西欧多地的洪水与气候变化确实存在着联系,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就是极端天气下人类的死亡。
正如妮可·比特勒在采访中说道,“我创作这样的戏剧改变不了现在人类的状况,但是我可以让人们聚在一起,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艺术源于生活,身怀“十八般武艺”的荷兰艺术家们让一切戏剧创作不止于“戏”,而是延伸出更多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在本期以“荷兰戏剧,不止于戏”为主题的视频展映中,让我们一起感受荷兰舞台表演艺术的无限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