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伊始,上海中山公园的地铁大屏出现了一组很有风格的广告。
画面上,呈现着可爱的小猫meme,飘逸的水墨文字,复古的千禧配色,栩栩如生的AI小狗.....可无论风格如何变化,每张海报上都写着这样一句文案——“我写了一句废话。”

吸睛的画面与“废话”文案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让路人总忍不住多看一眼:当“废话”遇上精彩设计,似乎也不再是废话了,变成了一个记忆点。
这组广告的出现,很快在社交平台上引发讨论。有人被它的反差式幽默逗笑,有人惊讶于“废话”竟能设计得如此有趣,但更多人感受到了一种被理解的轻松——那种“我也有想表达的念头,却不知如何开始”的共鸣。事实上,这正是大多数非设计专业人士在日常创作中常遇到的困境:想法有了,却被复杂的工具和专业门槛拦在门外;想说点什么,却卡在“怎么呈现”这一步。
这场“关于废话的创意实验”,以一种反讽的方式重新激活了大众对“表达”本身的兴趣。Canva可画的这组地铁广告,击中了大家“想表达却无从下手”的痛点。不同于传统广告对功能点的堆砌,Canva可画选择以极具反差感的视觉呈现,让大众在轻松一笑中重新思考“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种轻盈而有力的方式,也契合了Canva可画长期倡导的“设计平权”理念:设计并非专业人士的专属技艺,而是一种人人都能掌握的表达语言。广告中“选对字体就能引起注意”“做出风格就能过目不忘”的宣言,背后折射的正是这层意思——让创意的门槛变低,让每个灵感都能被实现。
在这一理念的延伸下,Canva可画近年来不断拓展平台能力:它通过拖拽式页面、智能布局和一键式生成方案等功能,让用户几乎可以零基础产出专业设计作品;用户可以在一个页面中完成从构思到成品的全过程——写下想法、选择风格、排版设计,再到自动生成视觉方案。无论是职场汇报、品牌宣传、电商上新,还是社交媒体图文内容创作,都能以更轻松的方式完成表达。海量中文模板与正版素材,为不同层次的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与灵感。
当“一句废话”被赋予设计的形状,它就不再是废话,而是一种被认真对待的表达。这也许正是Canva可画想传达的:在人人都能创作的时代,设计的意义在于让想法被看见,让个性充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