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辰储能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4.6% 储能电池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

10月27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新招股书并披露了最新一期财务数据。最新数据显示,海辰储能延续了此前的高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1亿元,同比增长224.6%;毛利9.16亿元,同比增长1,073.4%;净利润2.13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年度盈利节点大幅提前。出货量方面,最新报告期内海辰储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0.0GWh,同比增长252.9%。

InfoLink、上海有色网(SMM)、鑫椤锂电等多家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辰储能已跃居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及电力储能出货量双榜Top 2,公司经营规模与质量持续提升,正逐步成为全球储能领域的领军品牌。

战略聚焦产品突破 发力长时储能赛道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带动国内储能企业迎来“订单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储能企业新增出海订单及合作量超144GWh,同比大增436.27%。

基于对市场形势的深度洞察,依托专注储能、全球化运营、研发创新三大核心战略,海辰储能积极把握储能市场需求爆发的行业机遇,持续构建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矩阵与产能体系,实现业务稳定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海辰储能持续跟踪前沿储能技术,通过高效协同攻克技术难题。2022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12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进一步增至约15亿元人民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专利申请4,336项,已获授权2,118项。

在研发成果转化方面,海辰储能陆续推出280Ah储能电池、314Ah储能电池、5MWh液冷储能系统、业内首款1,000 Ah+长时储能电池、∞Power 6.25MWh 2h/4h储能系统、行业首款循环超2万次的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Cell N162Ah及“黄金尺寸”∞Cell 587Ah储能电池,在储能领域尤其是长时储能领域构建了坚实技术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今年4月推出的∞Cell 587Ah储能电池,海辰储能联合5家产业链领军企业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现场同步展出,带动行业多家厂商共同“定义”该尺寸电池,推动∞Cell 587Ah尺寸成为大容量储能电池新标准。

2025年9月,海辰储能重磅发布面向AI数据中心(AIDC)的储能解决方案:∞Power 6.25MWh 8h锂电长时储能系统、∞Power N2.28MWh 1h钠电储能系统,并发布AIDC储能系统专用寿命评估模型。据介绍,该方案创新融合锂电长时储能的稳定电力支撑与钠电高倍率峰值输出优势,不仅满足数据中心对电力实时性和稳定性的严苛要求,还将提升绿色电力使用占比,标志着长时储能在数据中心领域应用的全新突破。

业务结构优化增强盈利能力 产能建设承接市场需求

在业务结构方面,海辰储能持续推动高附加值业务发展,招股书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储能系统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69亿元增至12.7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7.9%提升至18.3%。

市场布局方面,公司持续构建多元化全球市场,加快海外扩张。2025年上半年,海辰储能在美洲、欧洲、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及亚洲(不含中国大陆)等市场的营收及占总营收比重均实现同比大幅提升,相关市场营收从0.71亿元增至12.21亿元,同比增长1619.72%。

海外市场增长与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带动海辰储能整体盈利水平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13.1%,同比提升263.89%;其中储能电池业务毛利率9.7%,同比提升203.13%;储能系统业务毛利率29.7%,同比提升165.18%。

在产能落地方面,海辰储能正加速提质扩产。截至目前,公司已在福建厦门、重庆建立两大国内生产基地,其在美首个储能系统制造工厂于2025年5月正式投产,成为首家在美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中国储能企业。此外,海辰储能正在山东菏泽加快建设第三个国内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试生产。

凭借高效的产能建设,海辰储能的储能电池有效年产能从2022年的约5.4GWh增至2024年的约49.7GWh;截至2025年6月30日,设计年产能达64.4GWh,两大国内生产基地的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均超96%。随着生产线升级完成,其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披露,海辰储能此次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提升产能以满足下游增长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构建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以支撑海外扩张战略等。

有业内分析指出,随着海辰储能全球储能领军品牌市场地位的持续稳固,叠加市场需求持续爆发,其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业绩增长确定性显著提升,企业上市进程有望迎来实质性进展。


环球时讯 » 海辰储能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4.6% 储能电池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