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效应”明显 解析支撑工业富联大涨的底层逻辑

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故事,正在 A 股科技板块悄然重现,这一次,故事的主角换成了工业富联。在步入2025年以后,工业富联股价已从阶段性低点13.49元(4月9日)上涨至高点66.1元(9月19日),不到半年涨幅达到390%。若只将其归因于 “头雁效应”,显然低估了背后多重逻辑的支撑。

AI 驱动,工业富联迎来业绩“新主线”

AI 重塑产业的速度,正在超出市场预期。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随着 AI 服务器、高速交换机、精密结构件等产品逐步走向成熟,AI 重塑人类生活场景的速度,比市场预期还要快。按照这个趋势,到 2030 年,AI 产业链上下游将协同打造设备,其智能水平有望完全达到正常人类的思考能力。

从年报来看,工业富联的业务版图由云计算、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工业互联网三部分构成。2024 年财报数据显示,云计算板块以 52.43% 的营收占比成为绝对主线,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紧随其后(47.26%)。

这种结构性变化并非偶然。随着 AI 技术重构社会运转逻辑,企业对算力硬件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工业富联顺势将业务重心向云计算倾斜,既贴合了产业升级的大方向,也精准匹配了二级市场对 AI 赛道的投资偏好,为后续业绩增长打好 “基础”。

海外资本开支暴增,AI成最大风口

AI 赛道的热度,从全球资本开支数据中可见一斑。单看海外市场,2024 年谷歌、Meta、亚马逊、微软这四大 CSP(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资本开支合计达到 2285 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 55%。若将全球市场的整体投入纳入统计,规模将更为庞大,足以吸引海量企业投身 AI 相关赛道。

驱动其股价走高的核心逻辑,本质是AI 推动需求侧对硬件设备“量级跃升”。虽然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增长动能略显疲软,但市场对 AI 服务器的需求不仅有增无减,且体量巨大,足以填补移动互联网的增长缺口,为工业富联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当然,单一业务的增减并非关键,总量平衡才是核心。这些年来,工业富联始终维持着相对满负荷的运转状态:2020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规模为 1766.54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50.41 亿元;到 2025 年上半年,这两组数据分别增长至 3607.6 亿元与 121.1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分别达到 15.35% 与 19.16%。

全链能力+全球布局,构筑核心底气

历经多年发展,工业富联也在与时俱进。根据公司官网信息,其已构建 “2+2” 全新战略布局:以 “高端智能制造 + 工业互联网” 为核心业务,以 “大数据(包含元宇宙算力及储能)+ 机器人” 为第二增长曲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 “一站式供应链服务”。

不难发现,工业富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为企业提供覆盖前端、中端、后端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不过,工业富联能获得资本如此青睐,还得益于公司运营的稳定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股东的慷慨回报与足够高的安全系数。

AI 硬件的机会主要集中在算力领域,这也是英伟达股价持续走高的核心原因。而国海证券研报显示,早在 2017 年,工业富联就已联合英伟达推出全球首台 AI 服务器 HGX1—— 这款服务器正是 ChatGPT 的核心硬件支撑;到 2023 年,工业富联已成为英伟达 AI 服务器芯片基板的最大供应商。

在公众平台上,工业富联管理层也透露,公司已在中国大陆、越南、新加坡、美国、墨西哥、捷克、匈牙利等地建立先进制造与研发枢纽,能够为客户核心业务提供高可靠性、高定制化的 AI 服务器解决方案,这为业绩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分红 + 回购,用 “真金白银” 回馈股东

一边是庞大的业务规模使其难以随意调整方向,一边是利润水平保持稳定且持续巩固,要进一步吸引市场注意力,“分利”—— 主动提高投资人收益,无疑是理想选择。

官方信息显示,自 2018 年上市以来,工业富联累计实现净利润 1372.78 亿元,累计完成 7 次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达 565.5 亿元,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为 39.68%,其中 2024 年现金分红比例更是高达 54.74%。

过去三年内,工业富联累计斥资近 17 亿元用于股份回购,尤其是 2024 年首次推出注销式回购方案 —— 通过减少总股本以提高每股收益,显著提升了股东获得感,这也成为公司获得投资人认可的重要原因。

从股价暴涨超3倍的表象来看,“头雁效应” 或许是触发点,但深入拆解便会发现:AI 驱动的业务转型、全球资本支撑的需求爆发、战略与运营的双重稳定、以及对股东的持续回馈,才是支撑工业富联走得更远的底层逻辑。

 


环球时讯 » “头雁效应”明显 解析支撑工业富联大涨的底层逻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