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迪高調查:濕疹患者五成每年復發五次以上 港大研究揭示金黃色葡萄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是香港常見的慢性病,約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患病。醫療健康推廣協會委託醫療市場調查及公關公司依迪高市場調查Indigo+於2025年6至7月進行調查,針對五年內曾求醫的240位濕疹在職人士進行問卷調查,揭示濕疹對患者的生活的深遠影響。同時,香港大學研究團隊針對濕疹的病理機制,開發出創新治療方案,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濕疹對職場與生活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濕疹對患者的職場表現與生活質量影響顯著:

- 32.5%的患者曾遭同事或上司排斥或嘲諷。

- 21.3%在求職時因病情被拒錄用,另有 21.3%認為病情影響升職機會。

- 26.3%曾因病情被迫停工,甚至 11.3%被迫辭職。

此外,調查發現有一半的患者每年復發五次或以上。醫療健康推廣協會會長李泳壕指出:「濕疹患者在經濟復甦期面臨更大的生活與職場壓力,治療效果不佳和高昂費用更是雪上加霜。治療困境與經濟壓力。」調查還顯示,有40.0%濕疹患者認為過往治療無效、42.9%因治療費用過高中止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濕疹的成因與日常護理建議

註冊西醫林漢先指出,濕疹的成因涉及基因、環境與免疫三重交織:

1. 基因缺陷:研究顯示,濕疹患者常有 Filaggrin基因變異,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使皮膚易失水,抗外界刺激能力下降。

2. 金黃色葡萄球菌:幾乎所有濕疹患者的患處皮膚都攜帶該細菌,其分泌的毒力因子(VPA:Virulence Protein Activity)會破壞皮膚屏障,引發炎症,加劇病情。

3. 環境因素:氣候變化、過敏原及壓力等均會誘發濕疹。

林醫生建議患者注重日常護理,包括使用無香料保濕劑、選擇不含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VPA-free)的清潔用品,並減少壓力與避免過敏原等多管齊下。

創新治療:針對VPA的突破性研究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高一村教授的研究揭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濕疹病理中的核心作用。高教授:「幾乎 100%濕疹患者患處皮膚攜帶大量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分泌毒力因子誘發炎症,進一步削弱皮膚屏障功能,導致惡性循環。細菌的過度增殖還會抑制有益菌生長,導致皮膚微生態失衡。」

高教授團隊開發了針對VPA的創新治療方案,包括抗毒力化合物 M21和 HR3744 以及植物化合物配方 ANESININ。這些新療法能有效抑制毒力因子,修復皮膚屏障,同時避免傳統抗生素引發的抗藥性問題。

醫療公關與健康倡導的關鍵力量

此次調查由醫療健康推廣協會聯同醫療市場調查及公關公司依迪高 Indigo+市場調查攜手推動,展現出專業醫療公關與健康倡導機構在推廣醫療健康議題上的關鍵角色。透過市場數據驅動及媒體傳播策略,將濕疹這一被忽視的慢性病推向社會關注焦點。

醫療市場調查依迪高:

https://www.indigopresearch.com/


环球时讯 » 依迪高調查:濕疹患者五成每年復發五次以上 港大研究揭示金黃色葡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