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16日,2025年稳健集团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纺织大学建全科学中心、建全会堂召开。大会汇聚来自政、产、学、研、医各领域等多方力量,数十位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共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张献龙,江夏区区长舒贵传,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傅欣,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罗锦银、姜明华、冯军,稳健医疗董事长、全棉时代创始人李建全等嘉宾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聚焦棉花生物育种、行业材料创新科技、美学时尚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布局,围绕先进技术、行业趋势及生态价值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上宣布,稳健集团将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建“稳健”创新拔尖班,专攻柔性电子与智能穿戴交叉方向,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着力推动产业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产学研融合,共推棉产业链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就《面向健康需求的纺织技术研究与实践》展开分享。他指出,以“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为特征的纤维新材料,正成为行业价值跃升的关键路径。通过材料创新赋能健康,深度挖掘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未来,功能性纤维将深度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健康等前沿领域,有力助推纺织品产业向差异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献龙在大会发表主题演讲《培育棉花品种 服务纺织需求》,系统阐释了棉花产业的现状与战略价值,分享了前沿的生物育种成果。他强调,棉花育种研究将前瞻布局,精准匹配纺织行业的多元化需求,为产业升级提供核心科技支撑。

会上,稳健医疗董事长、全棉时代创始人李建全作“共创、共链、共赢”主题分享,他总结了稳健创新的三部曲——商品孕育与企划阶段,遵循“246法则”;推广与营销阶段,从6个维度出发;成本领先及高附加值,确保产品竞争力,并分享了医疗与消费领域全产业链的创新实践。他指出未来将借助高校院所先进技术与纺织行业经验,以生物科技驱动升级,拓展应用场景,构建强大的棉花生态链。

此次研讨会还设置了多个分论坛,研讨方向覆盖棉花产业链协同创新、功能性纺织品与全棉舒适性,及先进纺织技术及新材料等,通过专家、教授、行业精英面对面展开深度对话,以智慧碰撞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全棉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武汉纺织大学傅欣校长剖析了设计美学驱动下的产品设计趋势,强调艺术与功能的融合;东华大学汪军教授阐释了成纱结构设计与纺纱技术最新的创新成果及其对产业转型的支持;天津工业大学康卫民教授介绍了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创新开发工艺及多领域应用;武汉纺织大学夏良君教授则分享了纺织纤维材料颜色构建的关键机理。

贯通“育种-基础材料-产品”的全链路创新体系

本次大会不仅是前沿技术交流的盛会,更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技术转化的重要平台。一直以来,全棉时代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构建了“棉花育种—基础材料—终端产品”的全链式创新体系。

与武汉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育种领域,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成立棉花研究院,聘任张献龙院士为全棉时代首席棉花科学家,联合其他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培育“全棉时代1号”、水刺专用棉种。“全棉时代1号”兼具长绒棉品质与细绒棉产量优势,市场竞争力显著,目前已开始市场化应用。未来还将重点攻关有色棉种研发,从源头减少印染环节,推进纺织业绿色升级。

基础材料领域开展舒适性研究,联合苏州大学共建“健康睡眠产品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聚焦人体工学与睡眠科技深度融合,推动睡眠产业向智能化、健康化方向发展。该中心依托苏州大学在材料科学及计算机仿真领域的科研优势,结合企业产业化经验,开展多项前沿研究。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全棉时代从消费者潜在需求出发,自研全棉透气、凉感、速干、抗菌、防晒、柔软、全棉芯、保暖、高端九大全棉科技,把棉花的特性发挥到极致,打造出更舒适、健康、环保且具备强功能化的全新产品。

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全棉时代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布局前沿发展,将尖端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主导参与累计30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专利技术高达530项,以“产品领先”夯实行业话语权。

2025年稳健集团创新发展研讨会以“科技赋能棉花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为引领,结合企业生产实践,研讨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再到终端产品的实践运用。未来,全棉时代将强化产学研协同,带动上下游创新探索,携手构建开放、融合的棉花产业生态链,实现互利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环球时讯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