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缤客”不走寻常路

内容来源:周末画报

这届游客,真的不一样了。根据Booking.com缤客发布的《2025年旅行与可持续性报告》(Travel & Sustainability Report),87%的中国旅客将可持续旅行视为重要考量,32%会主动询问错峰出行的建议,而有34%则倾向于避开人潮汹涌的热门景点,选择那些“人少景美”的别样风景。

换句话说,新一代旅人早已不满足于“埋头赶路”与“到点下车打卡”,而是非常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计划有度,热情克制,向往偏远、安静、深度。就像是丰子恺笔下《半票乘客》里的孩子们,跪在车窗边的长凳上,眼睛亮晶晶地感受着飞掠而过的风景,比那些坐在全票座位上的人看得更多,也看得更真切。

旅行,于他们而言,不是逃离生活的喘息,而是与生活平行共舞的一次轻盈偏航。

正因如此,我和“零零后”妹妹卡西最近的一次日本行,便自然地偏离了“常规路线”。在对我发出同游邀约时,卡西就已经一脸认真地立下了她的旅行主张:“姐,咱们这趟不赶路,只慢悠悠地溜达。”

为此,她特地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既非熙攘的东京新宿,亦非京都大阪的古老石板街,而是隐匿在山口县蜿蜒山川与郁葱绿意下的乡间小径——那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故乡,被美国《纽约时报》选入“2024年必访的52个地方”,却少有人问津。也正因如此,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食,都保留着未经打扰的从容和真诚。

“泡”在风景里

乡野慢游,并不意味着舍弃生活的精致。自告奋勇包办一切安排的卡西,最先敲定的便是此行住宿。在这位“零零后”新旅人看来,旅馆可不是单纯的歇脚地,而是旅程的目的地本身。

因此挑剔的她,只在Booking.com缤客上预订了两家旅馆——位于油谷湾的杨贵馆(Hotel Yokikan),以及坐落在汤本温泉街的玉仙阁(Gyokusenkaku)。

作为全球领先的住宿预订平台,Booking.com缤客不只能精准把握大众审美,对于小众的别致追求,同样有着独到的推荐。多年旅途中,无论是根据评分筛选,还是打开地图模式一圈一圈地找小众宝藏地,Booking.com缤客从未让卡西失望过。

这次,也不例外。这两家温泉旅馆,便是“长门温泉五名汤”中的佼佼者。

杨贵馆选址极妙,栖于油谷湾一隅高台之上,凭窗而立或泡汤其中,皆可尽览整片海湾的光影变幻。

于是,入住的那两天,我们除了吃饭、泡汤、散步,就是闲坐,连带来的书都没翻开,贴床就睡着。原计划去邻近的著名观光点元乃隅神社、角岛大桥走走,住下来后,都作罢。实在太舒服,不想动身。

我们甚至给这份“懒”找了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何必外出走马观花人挤人?此刻所居,不正是心之所往吗?

你看,别处旅馆都是开门见山,它偏不。大门拾阶而上,从遮掩走向豁然开朗。一幅山水画卷,忽然在眼前铺展开来,山近水静,简直令人屏息。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汤池设计的“小心机”:开门见海。置身汤池中,抬眼便是海天一色,视野辽阔而心神安定。如此通透又私密,真是妙笔生花。每每散步归来,我便泡进热汤里听着音乐,什么都不做,也哪儿都不想去了。

如果说杨贵馆是一种海天之间的舒展,那玉仙阁,则是一处深藏于山中的温润回响,不动声色,却润物无声,把人心慢慢泡软。

房间地板是榻榻米铺就的,脚下生风也生静。房间陈设低调雅致,木窗纸门,靠窗的位置还特地设了一个小茶座,可以坐着看音信川从岩石边轻柔掠过。

在长门汤本这座历经六百年岁月洗礼的温泉小镇,最打动人的还是这里的温泉——当地人称之为“美人汤”。温泉水质温润细腻,据说还有美肤之效,有助于改善肌肉酸痛,保湿肌肤柔嫩光滑。泡上不过十来分钟,整个人便仿佛悄悄被“润”了一层。卡西第一次泡完出汤时,还认真照了照镜子,笑说:“我是不是看起来像喝饱水的植物?”

而此处温泉,不只是身心的慰藉,更像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长门市流传着一个浪漫的传说:杨贵妃并未殒命马嵬驿,而是漂洋过海,最终在此安度余生。受此启发,前长门市长曾亲访西安华清池皇家温泉遗址,决心将这份古典东方美学引入家乡,并以此为蓝本,建造了这座以古朴典雅气息诠释纯正和风的温泉旅馆。

说来也巧,正是因为Booking.com缤客App首页推荐中关于“日本温泉文化”的一篇旅行灵感专题,才有了长门汤本这一站难以忘怀的疗愈旅程。

“你发现没?”卡西边泡汤边看着窗外轻声道,“我们这趟几乎没在赶行程,却一刻也没浪费。”我点了点头,心里明白,那是因为我们从未离开过风景。

吃进山海中

这样的治愈旅程,少不了要吃点好的滋养自己。我们此行可是吃得太好了。美食,是这趟旅途不可或缺的另一重“温泉”。

晚餐多为怀石料理,讲究时令节气与在地风物。每一道菜仿佛都是山口自然的馈赠,既有山林的静谧,也有海的丰盛与辽阔。

前菜登场时,总是极静。一道道小巧玲珑的菜肴宛如书法起笔,让人舍不得匆忙动筷;而后味道逐渐递进,节奏如乐章展开。

最叫人难忘的是那一盘产自山口的河豚刺身。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巧手摆成一朵盛开的花。轻轻夹起一片,放入口中,初尝筋道柔韧,转瞬即化,不肥不腻。不愧是“河豚之都”的骄傲,一口之间,便知真章。

像我和卡西这般爱酒之人,往往还会点上当地永山本家酒造的手工清酒“贵”来佐餐。这是第五代酿酒师永山贵博先生的心血之作,米是自家农种植栽培,水是来自于“秋吉台”独特的中硬水。酒体清澈,微甘如泉。初入口似山间冷露,随后绵延回甘,如旧友低语,暖在心上。清酒的香气,把菜肴从味觉延伸到了气味与记忆之间,一口接一口,舌尖开成一幅安静的画。

甜点总是轻轻收尾。一小碗用本地柚子制成的果冻,酸甜爽口,为一天下来惬意的慢游画下一个悠然的句点。

走深,言深

这一路,我们不止泡温泉、品佳肴,还拜访了当地手作人。他们的手艺、传承与坚持,看似寻常,却在真正靠近时,让人心生敬意。

沿着蜿蜒的山路稍稍远离温泉街,在长门被山海环抱的一隅,我们找到了那家低调得几乎会错过的手工制盐工坊——百姓庵。

盛夏的午后,推开木门,一股带着咸湿与炭火气息的热浪迎面扑来,浓浓蒸汽在屋内翻涌,让人瞬间晕头转向。

井上雄然先生迎了上来。他是百姓庵的主理人,皮肤黝黑,眼神清亮,一身工作服早已被盐渍染出纹理。他一边熟练地挥动着大木铲,在巨大沸腾的平锅中有节奏地搅动着,一边笑着和我们聊起盐的故事。

“你知道吗?我这里盐的味道,是会随着季节而变。”说着,他递给我们一小撮白晶晶的盐粒。

我小心地放进嘴里,入口既不是咸得呛人,也不是毫无波澜,而是细腻、干净,还有一丝不属于盐的柔和回甘,在舌尖化开。

“这可不是加了糖。”井上先生笑着说道,“是夏天奔涌的山泉水,带下了更多山林里的养分,最后流入海里,被我们尝出来了。”

在百姓庵,盐不是工业化成品,而是“与自然共生”,不止有风与水的痕迹,还有时间的印记、手作的温度、匠人的坚守。所以,井上先生更像是一位“时令搬运工”,将大海与四季的馈赠,原封不动地交到厨师和食客手中。

他说:“盐和人一样,急不得。”一如这座小镇的节奏,缓缓慢慢,却不曾停歇。

如今,百姓庵的盐已成为山口县多家料理店的标配,成为“长门风味”的底色。

旅途总归要结束。但那些惬意的瞬间、柔软的时光、人与人之间没有言说却彼此懂得的交流,却悄悄沉淀下来,成为“我”的一部分。

也许,这就是“别样缤客”所追求的吧——并不是为了看到什么新奇的风景,而是为了在别处,把自己一点点找回来。

 


环球时讯 » 别样“缤客”不走寻常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