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检测到靶向治疗,科学抗癌守护更多乳腺癌患者生命希望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的身心健康。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增病例约35.72万例,造成约7.5万例患者死亡。

据甘肃省肿瘤2023年登记年报,兰州市乳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约为 45.6/10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整体来看,根据甘肃省癌症中心发布的2023年癌症统计数据,乳腺癌占新发病例的7.22%,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令晓玲教授表示。

HR+/HER2-晚期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65%-75%。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上市,HR+/HER2-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步迈入精准诊疗的新时代。目前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来说,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对于接受CDK4/6抑制剂+内分泌一线治疗进展后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后续尚无标准治疗推荐。临床上存在较大的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据令教授介绍,在HR+/HER2-乳腺癌中,PAM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是促进乳腺癌发展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PAM通路异常的乳腺癌患者,更容易促进癌细胞的增值、侵袭和远处转移,从而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获益。

“在我国,超过半数的HR阳性乳腺癌患者存在PAM通路关键基因的改变,这就像肿瘤有了‘通行证’,”令晓玲教授在谈及乳腺癌耐药问题时表示,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药物,应通过抑制不同PAM通路上的点位,对整体PAM通路产生相应的抑制。今年以来,多个针对PAM通路靶向治疗的创新药物在国内一线城市率先落地,并通过以兰州为代表的区域医疗中心逐步扩大应用,有望使乳腺癌患者迎来精准靶向治疗的全新选择。

对于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什么时间是最合适的检测时机?令晓玲教授建议,基因检测的结果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于所有初诊IV期HR+/HER2-患者(无论是否计划一线使用CDK4/6抑制剂)的患者鼓励积极送检,为后续耐药后治疗提供指导;对所有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患者(即使初诊时检测阴性)推荐基因检测,以便于医生针对基因突变的点进行精准治疗。

令晓玲教授提醒,携带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乳腺密度高和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均是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乳腺检查,40岁以下女性可选择乳腺彩超;40岁以上女性建议可以考虑在超声基础上联合钼靶,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面对乳腺癌的诊断,患者及家属常陷入焦虑与无助。令晓玲教授强调,晚期乳腺癌治疗已进入“慢性病管理”时代,患者与家属的紧密配合是关键。科学认知疾病、主动参与治疗决策、注重生活细节调整,每一步行动都在为延长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积累力量。“抗癌之路虽长,但我们一定要保持信心,稳定情绪,积极乐观,勇敢抗癌。”令晓玲教授表示。

 


环球时讯 » 从精准检测到靶向治疗,科学抗癌守护更多乳腺癌患者生命希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