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病多病,看肥胖与慢性疾病的系统关联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增加,更是健康风险的叠加器。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的疾病,肥胖与多种代谢类慢病密切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数据显示,89.1%的中国肥胖患者至少合并一种疾病,而出现四种及以上相关疾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2.39倍。肥胖还与至少13种癌症的发病相关。腹型肥胖的风险更值得警惕,它代表着内脏脂肪的异常堆积,常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共存,显著增加慢病负担。
在公共卫生层面,肥胖引发的慢性疾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因超重或肥胖相关的医疗费用将达4180亿元,占全国总医疗费用的21.5%。
如何有效减重、改善共病,成为临床管理的重点。近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SURMOUNT-5研究,为慢病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结果显示,接受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治疗的非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成人,在72周治疗后实现了平均体重减轻20.2%(约22.8公斤),腰围平均减少18.4厘米,并有64.6%的参与者实现了体重减轻≥15%。在该研究中,对照组使用单靶点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的参与者,平均体重减轻13.7%(约15.0公斤),腰围平均减少13.0厘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薛耀明教授指出:“替尔泊肽不仅在成人T2DM血糖控制中可有效降低血糖,还在成人超重/肥胖患者的减重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 从医学意义来看,有效减轻体重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对于肥胖的T2DM患者而言,体重的有效控制可能有助于实现T2DM的临床缓解。 另一方面,对于肥胖人群,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和运动,体重通常仅能降低约10%,若要实现15%甚至20%的减重目标,则需要药物的辅助干预。 SURMOUNT-5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在替尔泊肽治疗组中,第72周疗效评估数据显示,体重降幅大于等于20%的受试者比例超过50%,不仅为临床减肥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与理念,也极大的增强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实现体重管理目标的信心,为达成长期稳定的体重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体重减轻≥30%的受试者亚组中,两个治疗组均出现血压和血脂等心血管代谢指标的改善,但比较起来替尔泊肽组的总体改善幅度更加明显。替尔泊肽组收缩压平均下降15.5mmHg,甘油三酯下降59.5mg/dL,高密度胆固醇上升9.2mg/dL,极低密度胆固醇下降11.1mg/dL,低密度胆固醇下降16.7mg/dL;而在司美格鲁肽组中,相应相同变化幅度分别为17.5mmHg、47.7mg/dL、5.3mg/dL、9.6mg/dL和12.9mg/dL。
这说明,科学的体重管理,不只是数字的减少,更可能带来慢性疾病风险的系统改善。未来,体重管理也应作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综合干预体系。
政策层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于2024年联合发起“体重管理年”活动,推动设立体重门诊,普及科学干预方式。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也表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是慢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应尽早进行科学干预。
将肥胖纳入慢病管理,既是医学趋势,也是民众健康保障的切实之举。科学的体重管理,正在成为慢病防控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40(07):545-564.
- Wang Y, et al. Health policy and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of obesity in China.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9(7):446-461.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SURMOUNT-5 study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