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无影灯下对生命的“隐形守护”,致敬中国麻醉医生的“幕后”奉献
在无影灯照不到的监护仪屏幕前,麻醉医生的指尖正在毫米汞柱的刻度间跳动着生命的节奏——这方常被忽视的战场,实则是每台手术中无声的决胜局。值此2025中国麻醉周之际,全球医疗科技巨头碧迪医疗旗下智能血流动力学监护(APM)业务团队发起“隐形的生命守门人”麻醉医生图文故事征集活动,通过40余件麻醉医生的真实故事首次向社会揭示这群“生命守门人”的职业图景,通过麻醉医生的第一视角,揭开这一群体的职业日常与价值。
此次活动是碧迪医疗首次面向麻醉科医生群体的深度互动。2024年6月,碧迪医疗完成对APM业务的全球收购,将其在血流动力学监测领域50余年的经验融入现有产品线,覆盖手术室、ICU及麻醉科场景,形成“监测-输注-药物管理”闭环生态。碧迪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指出:“通过技术协同,强化临床决策支持的意义重大,这与我们APM业务在'互联护理'战略中提升围术期安全性的核心诉求高度契合。面对中国老龄化催生的复杂手术需求激增,麻醉科与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协同创新,已成为解决手术安全与质量的关键钥匙。”
被低估的"生命防线":30万人才缺口背后的认知鸿沟
麻醉医生的工作常被误解为仅仅是在手术前为患者“打一针”。然而,患者能否平稳走下手术台并顺利康复,实则取决于麻醉团队的专业能力与临床决策。从术前评估到术中监护,再到术后管理,他们为患者构建起了全周期生命守护体系:
• 术前,麻醉医生需要详查病历,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全身状况,进而制定涵盖药物选择、剂量滴定、麻醉方式等核心要素的个体化方案。
• 术中,麻醉医生与外科团队精密协作,为患者构建生命防线——通过动态监护系统实时捕捉各项生理参数的毫厘变化,以专业的药物管理和全程监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让患者即便在经历复杂手术、成功切除病灶后,能够平安、稳妥地离开手术台。
• 术后,麻醉医生需要持续调控药物代谢进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波动,助力患者安全、快速地恢复意识,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后遗症的发生,让患者能够尽早顺利出院,早日回归生活。
而《中国麻醉医生职业现状白皮书》揭示的30万人才缺口,折射出这一群体的三重困境:生理极限、技术壁垒与社会认知偏差。[1] 数据显示,麻醉医生日均站立时间长达 12 小时,频繁值夜班,手机24 小时开机。术中平均每天处理 3.7次危机,且决策时间中位数仅 11.4 秒。综合评估下,其工作强度是ICU医生的1.7倍。[2]
在每分钟都需要精准决策的高压工作环境中,中国麻醉医生以三十年如一日的专业坚守,推动中国麻醉相关死亡率从1/5000锐减至1/10万。这场“幕后”生命保卫战催生了本次图文征集活动,通过麻醉医生的工作实录与职业哲思,击碎"麻醉即沉睡"的认知偏见,让公众看见监护仪曲线背后,那群以毫米级精度守护生命脉动的无名英雄。
从"技术专家"到"使命共行者":碧迪医疗APM的深层使命
作为全球高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引领者,碧迪医疗APM事业部始终以“帮助患者早日回家”为使命,“作为麻醉医生的顾问伙伴,我们不仅是前沿监测技术的提供者,更是麻醉医生的‘使命共行者’。”碧迪医疗大中华区智能血流动力学监护事业部高级总监朱晋良表示,“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让公众看见麻醉医生群体为病患保驾护航,帮助病人早日回家的温暖叙事,更期待唤起社会对麻醉医学价值的关注,共同构筑有温度的生命守护生态。”
获奖作品直击:麻醉医生的“高光时刻”(排名不分先后)
采访实录1:一台手术中,麻醉医生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
深圳市人民医院董心童:作为麻醉医生,我们就像手术室里的"生命守门员"。外科医生专注病灶时,我们在患者头侧的"驾驶舱"全程监测生命体征——像机长盯着仪表盘,随时调整麻醉深度,维持呼吸循环稳定。从术前评估到术后苏醒,既要确保患者"睡个好觉",又要及时应对血压过山车、过敏反应等突发状况,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中。
有人开玩笑说我们是"全科医生中的特工",既要懂外科操作节奏,又要精于药理生理,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实麻醉科更像手术团队的"定海神针"——患者看不到我们,但整个手术的安全航道,都由我们默默护航。毕竟,让外科医生心无旁骛施展技术的底气,来自我们构建的生命防线。
采访实录2:最印象深刻的手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陈骏发:作为麻醉医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台平平无奇却暗藏汹涌的急诊手术。在中山七院值班时深夜一台宫外孕手术,患者刚进手术室就因不明原因失血心脏骤停。我们一边胸外按压一边紧急开腹止血,我在30秒内完成气管插管和动脉穿刺及升压药推注。监护仪刺耳的报警声中,能清晰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那一刻,麻醉医生就是患者最后一道生命防线。当30分钟后生命趋于稳定,后背的手术衣已完全湿透。这场手术教会我,必须时刻保持好抢救生命的技术手感,再紧急的抢救也不能丢失冷静判断。麻醉科医生的战场是在瞬息万变的监护波形中,更在对"术程平稳"这四个字近乎偏执的追求里。
采访实录3:在医生这个职业群体中,作为麻醉医生有什么特长或者优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智鸿:麻醉医生在外科系统中需要处理患者的内科问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而在内科系统中,又清晰了解患者的解剖结构,比如气道、血管、神经位置等,以便进行精准的麻醉及镇痛操作。我们麻醉医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综合内科和外科的知识来优化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状况。作为全院平台科室,我们还积极推动无痛诊疗和舒适化医疗服务(包括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等)。
- 麻醉医生的青春与无奈:一场隐秘的职业困境_于社会_角色_生命 ↑
- https://mp.weixin.qq.com/s/Kys63I1t5fQzyk9Pf7ory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