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股比限制5周年:外资品牌给中国重卡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从2020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宣布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至今过去了整整5年。这5年,中国重卡市场风云激荡,发生了很多对行业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件。当下,在多方因素影响下,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求萎缩,内卷严重,转型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等等。
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再把时间回溯到2020年,那一年,中国重卡销量数据最终定格在162.3万辆,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当时的市场已陷入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7月3日,商车邦发布了《卡车销量暴涨背后的隐忧》一文,对市场增长的原因及存在的隐忧进行了分析。重卡行业是一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大量运力涌入市场之后必定需要时间消化,从历史走势来看,暴涨过后基本等来的都是暴跌。
而对于一个企业和行业来说,在市场好的时候往往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当市场不好的时候,一个微小的问题也可能被无限放大。近期出现的唱衰外资重卡品牌的声音,就是在市场低谷期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
经过最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重卡取得了巨大飞跃,也成为全球重卡行业的重要一极。在回顾中国重卡发展史的时候,必须承认外资品牌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从第一辆重卡诞生,到整个重卡体系形成,再到今天的产品技术百花齐放,中国重卡行业成功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该如何看待外资品牌所扮演的角色?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该持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外资品牌?在外资品牌加快融入中国市场的新阶段,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做出理性的思考与回答。
商车邦认为,外资品牌在中国重卡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职业化体育项目中的“外援”。熟悉体育的朋友都知道,在足球、篮球等全球顶级职业联赛中,都拥有大批高水平外援,他们在提升联赛关注度、观赏度,以及竞技水平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如今外资品牌在中国重卡市场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不管是以合资还是独资方式,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投入程度都今非昔比。以最先在国内投产的奔驰卡车为例,其在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已全部实现了本土化。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在制造方面,奔驰卡车投资38亿元建设的新工厂,应用了大量的先进装备和生产工艺,引入了戴姆勒最新自动化标准,以及奔驰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在国产化率方面,奔驰卡车通过与国内150多家供应商合作,有超过1500多种零部件为本土化供应,其中奔驰Actros重卡的国产化率超过50%,Actros C的国产化率则高达90%;在技术方面,奔驰本土化产品采用的核心动力链、电子后视镜、最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基本都是无代差引入,实现了与欧洲市场同步。
除了奔驰卡车之外,目前斯堪尼亚如皋生产基地项目也在大力推进中,而且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这些举措都充分说明了外资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与尊重。那么,他们的到来对于中国重卡行业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在同场竞技过程中,自主品牌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对手,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第二,外资品牌本土化过程中将会带动国内重卡供应链的快速成长,进而提升中国重卡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第三,在外资品牌本土化策略带动下,将会为重卡行业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这将成为一笔无形的财富。
当然,有利就有弊。当一个职业联赛中迎来大量高水平外援,无疑会给本土队员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甚至让很多年轻队员无法获得出场机会。重卡行业同样如此,但只要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就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可以看到,越是水平高的顶级职业联赛,其外援数量就越多,甚至有的没有外援名额限制。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高水平的外援一定会带动整个行业的水平提升。
从短期市场表现来看,外资品牌重卡在全面进入中国后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像刚来到联赛中的新外援一样,肯定要经历一个适应和融入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轻易否定其真正实力,以及对于中国重卡行业起到的带动作用。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重卡行业未来将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高端化、新能源化、全球化。商车邦认为,在这几个方面,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都有着各自优势和丰富经验。只要双方能够在良性竞争中取长补短,必将给用户、市场、行业带来多赢。
(转载自商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