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
2024年正值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执行秘书长、加州州立大学的访问学者,中国手工艺业蓬勃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陈敬在非遗保护和传统手工艺推广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在这一里程碑时刻,我们采访了陈敬,探讨在推动传统手工艺创新、保护以及AI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传统手工艺的国际化发展
自2004年中国签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传统手工艺在国内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和发展。通过国际平台,景泰蓝、苏绣、景德镇陶瓷等传统工艺得以更广泛地走向全球。陈敬指出,《公约》的签署不仅促成了传统技艺的保护,还促进了国内政策的调整和更多资源的投入,帮助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陈敬的工作不仅限于学术研究,她还致力于推动政策与国际合作,以确保传统工艺品获得应有的保护与推广。她强调:“《公约》为我们的传统手工艺提供了系统化的支持,国际平台的推广则让这些技艺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展示。”
AI赋能传统手工艺
陈敬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任职期间和其团队(学会同事)积极探索如何将AI、大数据和3D打印等新技术融入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与生产中,将相关研究加入年度课题,促进业内专家、学者和从业者进行深入研究。她指出,AI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手工艺品设计的效率,并为工匠提供了创新的工具和平台,帮助他们在设计中结合现代市场需求。同时,3D打印技术的应用让复杂的工艺品制作流程变得更为便捷。
现代科技的引入为工艺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尤其在市场适应性和设计效率方面产生了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推动手工艺行业的整体效率和创新性,陈敬一直计划组织推广AI软件的全面落地,通过学会的努力,大量提供针对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及设计师等群体的AI软件使用和AI提示词学习课程。她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帮助从业者更好地掌握现代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激发创意创新。(不当之处请改的更合理些)
陈敬表示:“AI技术不仅让设计更高效,还为手工艺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借助这些技术,许多过去费时的步骤如今变得简单,这为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文创与电商平台的结合
采访中,还探讨了手工艺文创与电商平台结合的话题。随着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传统工艺品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接触到广泛的消费者群体。通过现代技术的辅助,工艺品品牌更容易打入年轻市场,并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AI算法的引入,让商家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和满足市场需求,帮助传统工艺品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适应当代消费者的偏好。陈敬表示,许多品牌已经通过线上平台成功传播了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工艺故事,扩大了传统手工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她认为,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传统工艺不仅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敬特别提到,故宫文化IP是这一转型的成功典范,通过数字化和创新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紧密结合,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她相信,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传承在于年轻人的加入
信息时代为手工艺的传播和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尤其是在线教育、虚拟教学和AI辅助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年轻人能够更轻松地接触和学习传统技艺。
陈敬指出,利用VR技术和AI工具,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互动,能够让学习者真实体验复杂工艺的制作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她在多个项目中积极推动这一理念,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技艺的精髓,并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更多人体验到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AI和VR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传承技艺的方式,还为年轻一代打开了通往传统手工艺世界的大门,”陈敬表示,“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对手工艺的热情,同时帮助他们在创作中融入创新元素。”
平衡AI与手工艺的核心价值
尽管AI技术为手工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陈敬也指出,在这个智能化时代,如何保持手工艺的“手工”本质仍是行业的关键挑战。她表示:“AI技术虽然提升了效率,但我们仍需确保手工艺品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不被削弱。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核心价值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是我们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离不开像陈敬这样的领军人物和无数非遗传承人的努力。在AI时代的背景下,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应顺应时代潮流,掌握新技术,同时保留核心技艺。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纲领,确保传统工艺美术在创新与传承的平衡中继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