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领信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支持的“探索与构建可信数据空间新生态主题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市东城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会议提供场地支持。本次研讨会聚焦可信数据空间的构建与发展,旨在深入解读国家政策导向,分享实践经验,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推动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在致辞中强调,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治理产生着深刻影响。国家数据局印发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 年)》指出,要分类施策推进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和应用,是我国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新型的数据基础设施,能够促进数据资源的规模化流通和共享利用,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近六十位来自全国政产学研多个领域的数据要素生态专家,为统筹全国数据产业布局、加速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建言献策,共绘发展蓝图。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潘菲主持本次会议。
可信数据空间: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
专家分享环节,北京大学教授、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罡在报告中指出,可信数据空间是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他提到,以大数据大模型为代表的数据智能技术推动网络空间衍生出数据为中心的数据空间新形态。网络空间衍生数据空间的技术主旨是私域数据广域互联互通互操作,数据空间主要是解决多元异构数据跨主体的价值共创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与集成电路评测中心副主任吴志刚分享了数据系统与数据空间的关系。他指出,数据系统是可信数据空间的重要接入节点,而数据空间则是数据系统功能的拓展与延伸。吴主任提到,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传统的信息系统已不能适应海量数据爆炸性增长及数据合规可信流通利用的要求,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势在必行。他强调,要构建可信、合规、安全、高效的数据空间,不断提升数据可信管控能力、资源交互能力及价值创造能力,同时注重数据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就要通过构建数据共享信任机制为各主体、各行业、各区域提供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推动数据有序流通,同时以高价值的应用场景、多方获益的规则机制吸引数据提供方、使用方、服务方等多主体共同挖掘数据价值,汇聚协同发展动力,构建起数据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为全国数据统一大市场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化所工互与数据部工程师马晓琪围绕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她指出,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数据资源规模化共享流通与融合应用的创新方案,能够联接多方主体、推动共识规则达成,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与数据要素价值共创。接着她对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五类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享,将充分发挥各主体资源优势与创新活力,推动各类数据资源价值潜能释放。最后她指出五类数据空间并非完全割裂,未来会相互交叉、相互关联,发展为互联互通的网络化数据共享生态,助力构建繁荣、创新、活跃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杭州领信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张震宇分享了领信数科在可信数据空间领域的实践探索。他提到,领信数科在公安领域的可信数据空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安全多方计算和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手段,解决了数据共享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企业要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同时,他呼吁行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健康发展。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云数能力创新事业部副总经理晋梁昊从可信数据空间持续运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可信数据空间生态建设和技术支撑。他指出,数据空间运营应以场景为牵引,收益分配共识为手段,吸引供数方和数商共同创新数据应用产品,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他强调,要通过机制共识和技术支撑的双重保障,以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的实施为契机,建立行业、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撬动社会资源与公共数据融合创新,盘活社会侧数据资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行业应用:可信数据空间的多元实践与技术创新
开放研讨环节,来自青岛华通智研院、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州市数字集团以及杭州数据交易所的专家代表,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进一步分享了他们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青岛华通智研院总经理、首席数据官赵传启从城市数据空间构建发展的路径与难点进行了分享,着重强调有两大关键要素不容忽视。一是打造以价值实现为目的的场景与服务协同体系。将公共数据运营置于核心地位,借助六类数据开发利用场景,配合多模态服务模式,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搭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精准对接各类数据需求,切实发挥数据赋能的价值。二是采取市场化运营,分步分期推进。在此模式下,服务即场景,数据登记服务厘清数据资源家底,数据入表服务促进开发利用,价值评价服务保障数据质量、助力多源数据融合。归根结底,市场化运营模式是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茁壮成长的有力依托与坚实保障。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潘冲围绕重点行业、企业数据空间的思考与探索进行了发言。他指出,数据交易是数据空间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建立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共享。企业要积极参与数据交易,通过数据的买卖实现数据的价值增值。他表示,要加强对数据交易的监管,保障数据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推动数据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二级巡视员钟忠从交通行业的角度,探讨了可信数据空间在行业中的应用。他指出,交通运输行业是数据应用的重要领域,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将为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快交通行业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提升数据的利用效率,推动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他强调,要加强交通行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杜劲松分享了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在数据空间建设方面的规划咨询经验。广东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数据空间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广东院积极参与了其中不少的项目。他指出,无论是建设企业的、还是行业的可信数据空间,都应该重视规划先行,做好谋篇布局,做好可信数据空间定位、技术路线选择、资金筹措、数据治理、应用创新、建设主体与相关方等关键要素的统筹安排,谋定而后动。尤其要注重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为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他认为,要加着力强数据技术创新,推动数据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数据的价值创造。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州市数字集团书记、总经理王震围绕城市数据空间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发言。他指出,湖州市在城市数据空间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在城市绿色韧性数据空间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他创造性提出构建规划谋划与规则机制协同、精细建设与市场运营协同的有效模式,有序助推公共服务提升和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还提到,在当前“过紧日子”新形势下,要更加注重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数据运营的模式创新,探索“场景首发+数据服务+政策引导”的组合机制,应对地级市数据产业发展数商和人才短缺的困局。同时依托本地块状经济与国家细分领域行业数据空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数据空间的发展,为地级市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经验价值。
杭州数据交易所技术总监林洋从数据交易所的角度,探讨了可信数据空间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他指出,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交易的重要平台,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快数据交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数据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数据要素处处长王璟璇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可信数据空间的构建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可信数据空间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思路,为推动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她强调,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将会同生态各方,共同推动将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转化实践,为加速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落地贡献力量。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红、中国信息协会能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崔灿英共同参与此次研讨。专家们各抒己见,从实践案例、实战经验出发,深入探索可信数据空间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会议尾声,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潘菲主持总结时表示,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流通与共享的安全性和开放性是释放数据潜力的基础。本次研讨会的成果,为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注入新动力。会议深入探讨了可信数据空间的技术创新与政策解读,明确了技术突破与政策引导的双轮驱动发展趋势。可信数据空间不仅是技术与政策的结合,更是行业协作的有力抓手。我们坚信,持续的技术创新、政策优化和行业联动,将推动可信数据空间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开启数据价值释放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