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惠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成功需进行精细化管理建设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无疑是当下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利器。然而,企业数字化转型真的只是在技术端需要进行能力的升级吗?除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会决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对于当下大热的AI技术,又该如何正确看待企业的相关支出?近日,在2023麦肯锡中国区媒体日活动期间,界面新闻记者围绕上述问题专门采访了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钟惠馨。
数字化转型需要多方位能力建设
谈及数字化,往往企业认为的是需要提升的是企业的软硬件技术配套,但在钟惠馨看来,如果仅仅重视技术能力是完全不够的,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是需要企业从四个方面进行关注:
第一,企业本身的人才结构。因为往往企业只重视了技术性人才,却容易忽略现有员工的技术,改善人才结构会非常重要。
第二,企业组织架构的灵活度和转变的意识。特别是很多部门习惯了以前各自为战的状态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下,会面临更多跨部门和跨任务的协作,这种意识的改变也很重要。
第三,数字基础治理能力的提升。这是一种对于企业最底层数字基座的搭建和管理,比如企业的数据如何去存储、使用等等。
第四,过程性指标同样重要。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只有一个产能提升和降本增效的大目标,不是一两个百分比数字就可以决定的,其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评估的,如客户和员工的体验,以及不同部门的指标等等。
人才是企业制胜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麦肯锡认为,GenAI也将显著改变未来的人才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有高达2.2亿的中国劳动力需要进行技能升级或技能再培训,约占中国全部劳动力的30%。其中客户服务、后台支持、IT以及创意及艺术管理等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钟惠馨表示,中国的人才结构与未来要真正实现的数字化转型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中国互联网人才做场景化较多,做产品较多,但真正的生成式AI人才以及大数据人才较为缺失。在她看来,即便是在数字化做的比较好的金融企业里,人才问题依然突出。
大企业数字化支出占比相对固定
在当下经济大环境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企业在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越来越在意数字化支出的商业效率并试图控制各种成本,但在钟惠馨看来,这种所谓的“在意”和“控制”,需通过更加细分的方式来看待。
“比如,全球范围内看,行业领先企业的数字化支出仍然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大概10%-11%这样,这个比例是不太会随着大环境变化而剧烈变化的。因为这部分支出在企业总支出中的占比它代表了企业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个长期投入。”钟惠馨表示,“谈到商业转化率问题,有些与现有业务联系紧密的支出会容易量化,包括一些用于平台性能力建设的支出,比如企业‘上云’,可能依然是必要的且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的。再有一些用于创造新项目新技术的支出,可能结合短期内收益情况支出占比就会有一定调整。”
在钟惠馨看来,生成式AI的支出评判会相对复杂,因为从长期看,这属于企业的能力建设,但短期内,企业依然可以通过这种能力帮助现实业务,同时,AI又涉及到很多新场景以及新的业务模式,所以如何对AI相关的支出进行分析还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