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麦肯锡媒体日:下一个中国仍是中国
(北京,2023年11月27日)——麦肯锡今日于北京办公室举行2023麦肯锡年度媒体日,分享麦肯锡关于中国及亚洲经济、数字化及生成式AI、消费、旅游以及领导力等领域的最新洞见。此外,我们还在本次媒体日上正式发布麦肯锡新书——《CEO Excellence:卓越领导者的思维模型》中文版。
回望过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全球和中国企业带来史无前例的增长机遇。展望未来10年,麦肯锡认为,如果一位全球CEO放眼全球寻求增长点时,他不能忽视中国。但同时,在时代新章下,中国企业的增长模式需要从过去“贝塔增长”转向“阿尔法增长”,即通过精耕细作创造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增长。
“传统的增长逻辑和制胜法则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因此,锻造韧性,培养抵御风险、自我修复和逆势增长的能力,将是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应对之道。”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企业需要思考:第一,是否选对‘战场’。如果一家企业希望取得成功,它必须选对趋势,并果断采取‘重大举措’。第二,在新的韧性时代,中国企业‘制胜之道’和发展蓝图也需要与时俱进。第三,越是困难时期,越是呼唤卓越领导力,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卓越领导者应该具有更强韧性和独特思维模式。”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Joe Ngai)现场演讲
具体而言,麦肯锡2023媒体日聚焦四大主题。
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多重动荡,而一个全新的时代也正从中孕育而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的一项研究《亚洲迎来新时代》认为,亚洲将在这一新时代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也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全球性挑战。这些挑战包括贸易摩擦、老龄化、能源安全及净零转型挑战等。
在这一背景下,亚洲企业也正在积极为重大战略转变做准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与亚洲企业领袖协会 (Asia Business Council) 对该地区的商业领袖们合作开展了一项调查。超过82%的企业领袖们对新时代表示乐观。但与这种乐观情绪呼应的是变革的迫切性。有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领导人表示,有必要在多个领域对其企业进行重大、甚至是变革性的战略调整。
“在过去的一个时代,全球化和数字化是时代的主旋律。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无疑是上一个时代的最大受益者。”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Jeongmin Seong)表示,“因而,亚洲正在以世界‘新多数’的优势地位迈入新时代。从整体上看,多样化和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体们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有能力塑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Jeongmin Seong)现场演讲
主题二:拥抱新技术,抓住生成式AI和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增长红利
生成式AI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创新能力和改变竞争格局三大方式,为全球各行各业创造巨大价值。麦肯锡预测,AI整体将为全球经济带来高达25.6万亿美元的正面经济影响,而其中来自生成式AI的贡献高达7.9万亿美元[1],相当于当前全球GDP总量的~8%。
在零售和消费品行业,GenAI将改变游戏规则,为零售和消费品行业创造4000亿至6600亿美元的价值,价值潜力占行业总收入的1.2%~2.0%。而在银行业,GenAI将带来2000亿至3400亿美元的价值,相当于行业年收入的2.8%~4.7%。
此外,GenAI也将显著改变未来的人才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有高达2.2亿的中国劳动力需要进行技能升级或技能再培训,约占中国全部劳动力的30%。其中客户服务、后台支持、IT以及创意及艺术管理等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主题三:中国消费与旅游趋势:谨慎乐观
中国零售业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今年一季度令人振奋的开局后,二、三季度数据无疑证实了许多业内人士已经接受的这一观点。
2023年第三季度商品零售额仅同比增长3%,“双十一”销售额仅同比增长2%。相比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第三季度,这种增长放缓出现在各大品类,包括化妆品(3%)、服装(4%)和电器(0.8%)等。尽管10月零售额增速达7.5%,令人欣喜,但目前并无太多迹象表明中国消费将迎来根本性的趋势逆转。
然而,服务业是个显著的例外,尤其是旅游业和娱乐业。食品服务业从年初至今强劲增长19%,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4%。这种高增长的部分原因在于,一是往年对比基准较低;二是消费者在餐饮和旅行方面的支出增加。
国内旅游已回升并超过2019年水平,前往港澳台的游客已接近疫情前水平(9月已达2019年水平的83%)。国际旅行仍维持在2019年水平的一半左右,主要归咎于签证限制和高昂的机票价格。从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预计将持续至2024年。
虽然复苏可能慢于预期,且消费者低迷情绪或将影响未来数月的增长率,但中国市场的长期前景依然强劲。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模拟分析,2025年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数量有望达到2亿,2030年有望达到2.6亿。高收入城市的数量到2025年将达到82个,到2030年将达到93个。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和逐步推高的收入水平有望在中长期持续拉动消费增长。
主题四:穿越周期,绘制增长蓝图:卓越领导者的六大思维模式
带领企业在不确定性中创造价值是CEO的职责;但成功CEO凤毛麟角。研究表明,过去20年,30%的财富500强企业CEO任职不超过三年,40%的新任CEO更是在任职18个月内就败下阵来。随着不确定性因素增多,CEO失败的概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为了找到卓越CEO的成功模式,麦肯锡新书《CEO Excellence:卓越领导者的思维模型》通过5个步骤筛选出200位二十一世纪最卓越的CEO,并花了近1年时间访谈了其中的66位。我们明确了CEO的六项关键职责:设定组织方向、经营董事会、强化组织协调、动员领导团队、管理个人成效以及连接利益相关者。并不是说只有卓越CEO才有这六项职责,真正令卓越CEO脱颖而出的,是他们对待这六项职责时的独特思维模式以及相应采取的行动。
思维模式一、设定组织方向,果敢行事(Direction-setting mindset: Be bold)
杰出CEO在制定战略方向时会为企业设立远大愿景,采取魄力之举,并提供合理资源,提高企业战略胜算。
思维模式二、强化组织协调,软实力与硬实力并重(Organization alignment mindset: Treat the soft stuff as the hard stuff)
面对“软问题”,优秀领导者能够构建统一的文化、打造稳定且敏捷的组织、培养关键人才。
思维模式三、动员领导团队,孵化一支全明星领导队伍(Mobilizing leaders mindset: Solve for the team’s psychology)
杰出CEO能认识到高管合作的重要性,他们会塑造出和谐的高管生态、打造“梦之队”并能够令团队成员间实现同频共振,从而确保高管相互配合实现企业愿景。
思维模式四、经营董事会,协助董事会成员辅佐企业(Board engagement mindset: Help directors help the business)
杰出CEO从三个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董事会价值,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引领企业发展,他们会强化与董事会成员的信任关系,培养称职的智囊团并推进前瞻性议题。
思维模式五、连接利益相关者,从企业宗旨出发(Stakeholder connection mindset: Start with “Why?”)
在利益相关方管理方面,杰出CEO通常聚焦三个方面:彰显企业使命,聚焦沟通重点时刻,未雨绸缪应对危机。
思维模式六、管理个人成效,专注于分内之事(Personal effectiveness mindset: Do what only you can do)
CEO只有做好自身效能管理才能处理好组织方方面面的职责。出色CEO严谨安排自己的工作,将有限精力投入到“非CEO莫属”的工作中。为了做到这点,他们从时间管理、领导方式和心态调整三方面采取行动,包括:设置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以理想形象以身作则,保持谦逊心态。
增长是每名CEO和企业领导者的重要目标。当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成为领导者有意识的坚定选择,便会深刻影响企业各个决策领域,包括行为、观念、风险偏好和投资决策,并在整个组织中确立增长导向——无论是最高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
展望未来,我们坚定认为:下一个中国仍然在中国——在保持全球强国地位的同时,中国也正处于变革的风口浪尖。在中国经营的企业应优先考虑如何在变革环境中找到“新的制胜之道”,我们认为以下六大成功要素至关重要:
敏捷性:打造组织灵活性,以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监管变化和技术进步。敏捷而精确地抓住新兴机遇。
弹性:构建能够承受经济冲击和破坏的强韧业务框架。通过实现产业、供应链和市场布局的多元化,增强抵御不确定性的能力。
关注质量和客户细分:针对特定客群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优先考虑卓越品质以增强竞争力,培养持久的客户忠诚度以强化市场定位。
创新与科技:释放创新的力量,将新的投资引入到尖端技术研发领域,并善于利用 GenAI 等革命性技术时刻保持竞争优势。
人才和领导力:通过全面教育、培训和人才增强计划促进劳动力发展,培育卓越文化。培养有远见的领导者,能够应对中国市场复杂性并推动变革。
投资长期增长:战略性地向新兴产业、先进技术领域和顶尖人才配置资源,为未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的中国市场充满变革也蕴含机遇,企业需要与时俱进、重新调整战略才能续写昔日成功。而上述六大成功要素是企业适应新市场、驾驭这一动态格局的关键。事实上,许多高增长企业都成立于经济衰退时期,尽管未来的市场环境会比过去十年更具挑战性,但时势造英雄,这也给企业及领导者们提供了一个锻造自身经营能力和领导力的契机。相信未来,在中国市场将会有更多世界级企业及出色的领导者应运而生。
- 基于2022年全球经济结构的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