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万千,CHAUMET尽现 探访CHAUMET自然主义创作
巴尔扎克在描述他笔下一个人物所佩戴的头饰时,写道:“一串最出色的手工雕制的煤玉葡萄,是在弗森处定制的,价值一千埃居⋯⋯那叶子是冲压的铁片,薄得就像真的葡萄叶子一样。手艺人还没忘记雕上弯曲有致的葡萄树的卷须,刚好扣在发卷上,就像依附在葡萄枝上一样。”
如此生动的描写在我们头脑中唤醒一串葡萄珠宝作品的形象。文中的弗森便是CHAUMET最重要的掌门人之一。这段文字揭示了他,或者说CHAUMET自然主义风格作品的特点——细腻,无限地接近自然本身。但它仅仅是对CHAUMET自然主义世界投去的深情但匆匆的一瞥。
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不竭之源,唯有真正伟大的艺术家能够掘取并再现其美与精髓。巴黎殿堂级珠宝艺术世家、“冠冕大师”CHAUMET创始人马利-艾虔·尼铎(Marie-Étienne Nitot)“我是一名自然主义珠宝匠”的自述,奠定了自然主义创作路线于CHAUMET历史之中的重要位置,自此,CHAUMET着眼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自然基因熔铸于品牌之中,延续242年。在描述CHAUMET时,卢浮宫博物馆前馆长、现名誉馆长曾这样说道:“这是个由饰带、水、花、鸟、翅膀、羽毛与雨滴、银霜、白雪及万千星辰之光互相应和构成的瑰丽世界。这就是CHAUMET的全部。”
下面,让我们带着“传奇声望(Prestige)”“卓艺先驱(Expertise)”“专属格调(Exclusivity)”三个关键词,走入由CHAUMET所呈现的万千自然。
第一部分
传奇声望:殿堂里的重量级杰作与尊贵客人
CHAUMET是殿堂级的珠宝艺术世家。在这座穿越了242年悠久历史的“殿堂”里陈列着诸多重量级杰作,自然也迎接着诸多皇室贵族与社会名流造访流连。传奇之人与传奇之作,勾连书写出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
聚焦于“自然主义”的范畴,以拿破仑一世和约瑟芬皇后为代表的法国皇室曾委托CHAUMET打造了包括麦穗主题在内的众多植物主题珠宝,一枚三叶草胸针也成为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的定情信物与皇后的毕生挚爱;波旁·帕尔马王子与杜德维尔公爵的爱女海德薇的婚礼现场,CHAUMET为这对新人打造的金钟花冠冕既是这场盛会中最耀眼的明珠,也为历史留下了第一顶铂金冠冕;沙俄尤苏波夫公主为儿子费利克斯与沙皇侄女大公爵夫人伊丽娜的婚礼选用了CHAUMET的“太阳”冠冕;CHAUMET的忠实客户之一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皇后(Empress Elisabeth of Austria)茜茜,偏爱在发辫上点缀钻石星饰,引领着19世纪末的流行风尚……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场景的尊贵客人,在CHAUMET的自然主义世界,都能找到各自所爱——俯身既有花卉、草木、作物的曼妙动人,抬头又见壮丽的天象与星体。“生命”与“永恒”构成了CHAUMET丰富广阔的世界。
在大自然中,花朵几乎是所有珠宝品牌进行自然主义创作的首选对象。CHAUMET代表作“波旁·帕尔玛”冠冕(又名金钟花冠冕),是“花朵界”珠宝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冠冕界”的巅峰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顶铂金冠冕的诞生。
“波旁·帕尔玛”冠冕由CHAUMET为公主海德薇·德·拉·罗什富科(Hedwige de La Rochefoucauld)和奥地利齐塔皇后(Empress Zita of Austria)的兄弟、波旁王朝第六王公的婚礼打造。花朵的肆意生机,CHAUMET如何突破性演绎,并引发现场宾客的惊呼赞美。水滴形的主钻代表花的雄蕊,CHAUMET通过运用独家的“错觉画法”工艺,将两颗钻石镶嵌于一个梨形托座,其他区域补以较小颗的钻石,这样因钻石切面的大量增加而倍加闪耀。而“刀锋工艺”的使用,令连接宝石的金属托座得以最大程度隐形,花朵仿佛悬浮于空中,无比灵动,会随着佩戴者的步履摆动,像极了自然中随风摇曳的真实情状。
CHAUMET永远的灵感缪斯约瑟芬皇后,偏爱麦穗的意象。CHAUMET则对麦穗的不同形态甚至是品种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其中的代表之作“克雷沃克尔”麦穗冠冕背后,拥有一段关于冠冕家族传承的传奇佳话。
这顶冠冕是拿破仑一世送给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外交官、莫斯利伯爵奥托(Otto)的礼物。麦穗图案作为罗马神话中丰收女神色列斯的标志,深受法国王室的喜爱,约瑟芬皇后就拥有众多麦穗主题的珠宝。一件珠宝在同一个家族中保存了两百多年,这种故事鲜少发生。而更为罕见的是,在经历了数个世纪之后,这件作品在克雷沃克尔家族中传承四代之后,由家族后人于1910年送回CHAUMET进行改制。CHAUMET为改造后的冠冕注入了现代气息,由六根麦穗组成的冠冕更加轻盈,下方有蜿蜒的枝梗,从两侧逐渐上升,在中央的顶点上汇聚,同时麦穗亦可以拆卸转化为胸针。这款在“美好时代”重新演绎经典主题的杰作,完美体现了CHAUMET细腻精湛的手工技艺与对麦穗主题的熟稔把握,令世世代代的克雷沃克尔家族女性成员爱不释手,经常在各种重要场合佩戴。
一件1852年弗森为欧仁妮皇后(Eugénie de Montijo)打造的三叶草胸针,可谓“草”的代表作。三叶草作为当时十分流行的设计图案,加上镶嵌法郎和钻石的精细做工,与其象征与典故相得益彰:该图样既象征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也作为相传的拿破仑三世与欧仁妮皇后的定情信物,记录着二人的神圣的真爱时刻。
1906年,在装饰艺术风格方兴未艾之际,CHAUMET推出一款“太阳”冠冕,太阳光芒呈放射型几何图案,从冠冕中心发散而出。这款摩登入时的设计在1914年被沙俄尤苏波夫公主选中,为儿子费利克斯与沙皇侄女大公爵夫人伊丽娜的婚礼所用。这顶冠冕还吸收了俄国传统头饰“kokochnik”的灵感,硕大的中央主钻射出万道光芒,主钻周围铺满多达三层的钻石,奢华至极。这件作品也将太阳的光芒喷薄的力量悉数描绘,标志着冠冕史上的一座高峰。
除了植物与天体之外,CHAUMET的自然主义世界还包含诸多动物作品。比如,这条项链是男爵瓦伦提诺·阿德比(Valentine Abdy)赠予其新娘玛蒂尔德·德·拉·菲特(Mathilde de La Ferté)的一件结婚礼物。该项链由雕塑家罗伯特·勒莫尔纳(Robert Lemoine)进行修缮,呈现出类似于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或是梅拉·奥本海姆(Meret Oppenheim)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激情洋溢的爱情,在这样一幅画面里变得生动:一条章鱼,它紧握海藻花环,触手则抓住一颗红碧玺。而这件作品,也曾在2017年的故宫大展“尚之以琼华——始于18世纪的珍宝艺术”呈现。
第二部分
卓艺先驱:四大掌门人穿越不同风潮,将CHAUMET写入艺术史
1904年美国圣路易国际博览会上,法国海外展会委员会第31组珠宝类报告撰写人在其总结中,对CHAUMET参展作品赞不绝口:“丰富的展品、绝美的宝石、光彩迷人的珍珠、精致的切工、巧妙的镶嵌、纤细的托座、无微不至的精工装饰、纯正的风格和新颖的设计,一切都达到了罕见的完美境界”。他特别提及了其中最出色的作品,包括一只“双翼边缘镶嵌精致切割红宝石的优雅蝴蝶”。
这些称赞指向CHAUMET 20世纪初的掌门人约瑟夫·尚美。约瑟夫的才华实力可见一斑,事实上,他的获奖履历远不止于此,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CHAUMET夺得金牌;1901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红十字世界博览会上获圣安娜奖章;在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获得大奖;1905年列日世博会上获得大奖及比利时利奥波德奖章;1906年米兰世博会上也获得大奖。
事实上,这种对卓艺的极致追求与达成,贯穿着CHAUMET的历史,也形成了品牌“传才华,不传血缘”的金科玉律。本章聚焦于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掌门人,探究他们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以及对卓艺的开创与运用,回溯CHAUMET的卓艺之路。
尼铎:
完美诠释新古典主义的对称庄重,同时创造“非对称”的灵动飘逸
作为CHAUMET的创始人,弗朗索瓦-勒尼奥·尼铎所处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推崇帝政风的“对称庄重”。在这一时期,尼铎创作顺应皇室需求创作了众多大气威严、体现无上权力的作品,同时也超越时代,演绎着“非对称”之美,可谓突破。
以一组橡树叶珠宝套件为例。这组珠宝套件将像树叶这一具有神圣意味的植物元素,注入到了轮廓明晰、形状规整、装点着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风格纹饰的珠宝作品当中。这组作品在颜色上将红玉髓和珐琅两种材质通过精巧的镶嵌工艺巧妙呼应,与极尽奢华的黄金和谐地交织于一体,彰显出王室的气派。外形上,作品沿用了新古典主义所推崇的对称式设计。而在装饰性花纹的选用上,则别出心裁地选用橡树叶和橡树果实编织而成的错落有致的“花环”。这一栩栩如生的植物元素运用,为这组作品注入了别样的生机。
在遵从时代审美的新古典主义创作之外,尼铎还用植物完成了众多超出时代审美的作品。这顶“麦穗” 冠冕便是绝佳的例子,该冠冕在摆脱了新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对称式设计之外,同时非常大胆地描摹了植物的动态自然场景,而非静态的植物本身——风吹麦浪,九株麦穗互相依偎的画面,惟妙惟肖地呈现于这顶冠冕之上。
无论是植物主题的庄严皇室珠宝,还是灵巧生动的日常珠宝,尼铎作品所映照出的植物主题珠宝的双面特质,离不开尼铎“植物学家”式的观察与创作方法。作为CHAUEMT的创始人,尼铎“我是一个自然主义珠宝匠”的自述,也将这种“植物学家”的精神注入到品牌的DNA之中,引领者品牌后继者的创作。
弗森:
万物平等,极致演绎田园诗情
尼铎的继任者让-巴提斯特·弗森,将自然主义风格与植物珠宝创作继续向前推进,解放了帝国时期严谨,在作品中归还了植物十足的自由天性,以先锋之姿复兴了1789法国大革命前自然主义的田园诗情。其作品还巧妙融合了以东方元素为主的异域风情,这为CHAUMET的植物主题珠宝更添一抹亮色,体现出那个时代创意勃发、万象更新的珠宝创作特点。
弗森的成就也离不开他对自然的态度,在他眼中的自然世界是平等的,每株植物都有其独特性与不可取代的美感,并无好坏与优劣之分。故而在这一时期,弗森的视点不仅落在稀少珍贵的花草种类,还着眼于野花、野草、野果这些人们寻常可见,甚至是视而不见的植物——牵牛花、雏菊、风铃草、野蔷薇、蜀葵、仙人掌、山茶花、常青藤……都是他的创作对象。
以“三色堇”冠冕为例,这两件诞生于浪漫主义时期、沿用自然主义风格作品呈现花与叶的独特美感。如同1:1复刻而来的植物,仿佛就是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真实样态,佩戴时分,叶片仿佛已于手边缠绕,花朵就像正于头顶次第盛开。
莫雷尔:
突破国界,大胆运用新材料达到极致艺术效果
随着浪漫主义思潮逐渐深入人心,自然主义更多地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关联,成为真挚情感的寄托——这是弗森的继任者、CHAUMET的另一大先驱人物,让-瓦伦丁·莫雷尔时代自然主义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特点。那时CHAUMET的影响力早已超出法国和法国王室,莫雷尔成为英国王室的御用珠宝商。他凭借创作,将植物所具有的浪漫色彩,以及其作为真挚情感寄托的特质两相绑定,寄情于物,在珠宝创作中融汇了隽永的情感表达,呈现出温柔隽永、诗意万千的创作特征。
在掌握全新的雕凿技术和绘制珐琅技术的同时,莫雷尔还大胆将新材料用于植物主题的珠宝创作之中。将宝石与包括玛瑙、贝壳、珍珠、象牙等新材质相结合,制作出件件以假乱真、巧夺天工的植物主题珠宝杰作,在法国及欧洲各地广受欢迎。
突破人们惯性思维的新材料使用,在莫雷尔创作的“葡萄串”项链之中便的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选用天然珍珠来呈现粒粒分明的葡萄,淡紫色天然珍珠的哑光质感,仿佛葡萄覆盖在葡萄表面的糖霜。同时,凭借对植物弯曲有致的线条及真实自然色彩的准确把握,这件作品也忠实再现出葡萄藤蔓植被盘根交错、枝繁叶茂的特点。
让—瓦伦丁・莫雷尔尔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的展台
传为欧仁・拉米绘制
1851年
1852年2月,莫雷尔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御用珠宝商的专属权。在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莫雷尔大获全胜,夺得了最高奖勋章。在珠宝领域里,人们尤其欣赏他制作的大胸针,图案是用红宝石和钻石连缀镶嵌制作的一个由玫瑰、郁金香和牵牛花组合的花束,这个花束可被拆卸转换成头饰和几枚别针。除了在硬石镶嵌饰品上他有专长外,他拿去参展的还有一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骑马雕像,是用银子的冲压图精心制作的。
约瑟夫·尚美:
手握杰作、专利与大奖,领衔“美好时代”的珠宝创作
作为“美好时代的珠宝巨匠”,约瑟夫·尚美在彼时“新艺术运动”盛行的时期,并未完全顺应潮流,照搬这一风潮的审美与创作原则,而是有选择地吸取其精华。作为天然与合成宝石鉴别技术在内的10余项技术专利的持有者,尚美将卓越的技艺注入到植物主题创作之中,为金属与宝石呈现充满生机的植物,开启了无限可能。
“月桂叶”冠冕
约瑟夫·尚美
1920年
金、银、钻石
私人藏品
这款月桂叶造型钻冕作为结婚贺礼于1920年11月中旬交付到客户手中,使用的钻石为拉布东纳埃(La Bourdonnaye)伯爵夫人所有,完美展现了二十世纪CHAUMET世家的风格特质与精湛技艺。整个钻冕洋溢CHAUMET世家最钟爱的自然主义风格,成束的月桂枝叶与果实宛若古代象征胜利的桂冠,婉转曲折的金钟花造型花枝以完美的对称格局彰显经典的装饰艺术风格。钻冕中央的梨形钻饰再度运用了尚美世家独创的“错觉画法”技艺,卓尔不群。
1904年到1914年之间,尚美申请了十余项以自己命名的专利技术,其中不少于三项专利是关于贵重宝石的镶嵌方式。他科学技术创新方法无疑为宝石学发展史做出了巨大贡献。19世纪80年代,他建立了宝石与珍珠的研究和鉴别工作室,通过使用射线照相、显微照片、分光镜多种手段,鉴别和分析宝石的完美程度及鉴定宝石真伪。当时第一批彩色合成宝石诞生。1902年,约瑟夫・尚美通过研制一种科学手段,能够鉴别出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珠宝研讨会也于同年召开。在他的演讲“贵重宝石的光学效应”中,他详述了宝石在紫外光下的荧光特性对于鉴定宝石的重要性。
CHAUMET珠宝店宝石加工工坊
约1900—1905年
明胶干照相玻璃底板负片冲出的正片图像
约瑟夫・尚美带领品牌攀登高峰。他曾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终生对宝石的迷恋:“带着虔敬之心对待宝石与珍珠吧,这些大自然的造物如此美丽动人,不仅取悦我们的双目,也愉悦我们的精神,驱散心灵的悲伤,值得我们珍爱。大自然将它们赐予人类,让他们以此向景仰之人表达崇敬之情,无论是他人,还是神祗。”
第三部分
专属格调:拥有CHAUMET,成为世家传奇的一部分
拥有CHAUMET——或者在CHAUMET定制作品,让人感觉如此与众不同!
远在弗森时代,CHAUMET的尊贵客人文豪巴尔扎克曾在1833年一封给情人汉斯卡伯爵夫人的信中写道:“为了崇高的弗森俯允暂停制作冠冕和王冠,而屈尊镶嵌令爱收集的石子,我需要卑躬屈膝拼命请求,并且时常离开我的隐居处,暂停修饰我那些可怜的句子。”这段话深刻地彰显了弗森在当时巴黎珠宝界的显赫地位,而在CHAUMET定制作品,则需要某种“请求”和“等待”。
当然,这并不足以概括CHAUMET与客人关系的全部。在CHAUMET——准确地说,透过CHAUMET的作品,客人能够获得一种诗性哲思的交流,一种独树一帜的细节,一种宽广的风格光谱,以及一种对情感延续的深刻呵护。而无论是哪种获得,其中都饱含着极致的匠心。
芦苇在法国古典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著名的《拉封丹寓言》中就有一篇名为《橡树与芦苇》的故事,柔弱的芦苇虽在风中低头但从不会折断,而貌似强大的橡树却在暴风雨中倒下。“柔弱,但从不会折断”——既是芦苇本身的特质,也是诗人从中攫取引申的启迪。
CHAUMET的这枚芦苇胸针,茎干笔直、叶片狭长而充满多道弯折。少一道弯折,人们或许依然能识别出它是芦苇,但“柔弱、但从不会折断”的意味将会大打折扣,从而缺少诗性的冲击。
这件用于紧身褶裙(也称“紧身胸衣”)的装饰,从尺寸到造型皆超凡出众,成为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珠宝的一大杰作。CHAUMET逼真地再现了芦苇枝自由舒展,叶片自然弯折的状态,仿佛在风中摇曳,由一根小小的链索系在一处,栩栩如生的一束芦苇胸针便由此诞生。在“美好年代”时期,芦苇作为金银器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备受世人青睐。翻开珠宝艺术史,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创作的篇章里,你会发现这件作品,因其从尺寸到造型皆超凡出众,显得如此出挑。
CHAUMET总是能在大的流行风潮中,找到别出心裁的切入点,把“有心人”才能品味与体会的细节,藏于杰作之中。20世纪初,受瓦格纳歌剧《女武神》的影响,“羽翼”这
一珠宝元素蔚为流行。这件CHAUMET的“羽翼”冠冕,暗含巧思,拉长的线条与紧密的羽
毛排布形态构成纤长羽翼,但截取其中细节部分查看,作品中又隐藏着近似蕨类植物叶片的形象。把植物元素混用进动物主题,让佩戴者拥有更广义上的自然。值得一提的是,“羽翼”冠冕特别采用了可转换式工艺,既是胸针,也可转变为冠冕佩戴。
佩恩・惠特尼夫人于1910年7月6日在纽约购买了这件这对羽翼上镶嵌了566 颗钻石及708颗玫瑰式切割钻石珠宝的作品。她是美国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896年她与哈利・佩恩・惠特尼结婚后,将自己家族的巨大财富带到夫家,投资标准石油公司的生意。夫妻二人强强联手,纵横四海,无人能及。她热爱珠宝,大力支持文化艺术,是纽约惠特尼美洲艺术馆的创始人。她是CHAUMET在“美好时代”美国富豪顾客的代表。
在CHAUMET的自然主义世界,你总能找到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这是因为自然本身并不总是优雅,它亦有狂暴激烈。而这也同时意味着,不论你热爱自然的哪一面,不论你追求或喜欢什么风格,CHAUMET总能为你提供宽广的选择光谱。甚至说,多面的你,完全可以拥有多件CHAUMET,去表达丰富立体的自我。
蜂鸟又叫天堂鸟。这枚精巧的蜂鸟造型饰品既可作为胸针佩戴,也可与一根羽毛搭配,化身为一款羽饰钻冕。蜂鸟全身密镶红宝石与钻石,以构思巧妙的镶嵌方式逼真再现了每一根羽毛,整体造型轻盈灵动,完美捕捉住天堂鸟飞翔时刻的精巧与优雅。
十九世纪以来,雀鸟护巢抵御爬行动物侵袭的主题一直颇受青睐,而鹰与蛇的争斗则代表着天与地的较量,天使与魔鬼的抗衡。CHAUMET呈现了雄鹰与蟒蛇争斗的动态场景,精心雕琢的金饰纹凸显鹰蛇争斗的激烈与强悍。与此同时,光泽皎洁的巴洛克珍珠、美轮美奂的钻石和红宝石又为这款胸针平添了一份梦幻般的神奇色彩。
优雅的“蜂鸟”和激烈的“鹰蛇斗”,体现了叙事风格和动物品种的不同,但都是基于真实自然界的创作。除此之外,CHAUMET还运用无尽的想象力去呈现神话中的动物。1965年,勒内·莫兰他创作了“独角兽”夹式胸针。在他眼中,这一小物件象征着创意的一个转折点。设计灵感来自用一块状如这种神秘生灵头部的青金石原石。此外,独角兽是一个他多次演绎的主题。他最早创作的珠宝作品中有一件青金石独角兽座钟,其鬃毛以海蓝宝石和钻石镶嵌而成。——如此特别的神话动物作品,亦有独特的主人。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拥有它。
对于客人而言,珠宝的最终抵达之处,绝多大多数时候都是情感。CHAUMET在为约瑟芬皇后之女奥坦丝王后(Queen Hortense)打造作品的时候,十分周到地考虑到这对母女之间——准确地说,两位皇后之间,需要在CHAUMET这里获得题材上与风格上的内在延续性。众所周知,绣球花是约瑟芬皇后最喜欢的花园植物之一,而绣球花的法语“hortensia”发音与Hortense的名字恰好谐音,于是,这枚为“女儿”而作的胸针便顺理成章、令人动容、又充满惊喜地取材这种花卉。与此同时,约瑟芬一生所拥有的CHAUMET珠宝大多具有谦逊、细腻、优雅的风格,这枚胸针也完美地“继承”这一特点,忠实还原了绣球花的厚重感,无限接近真实自然。
一个家族的几代人,可以拥有饱含风格与情感链接,但又完全不一样的CHAUMET珍宝。“传承”这件事,到了CHAUMET手中,可以变得高度个性化。那么,如果情形变成——一件珍宝在几代人之间流转,会不会就丧失了个性,只剩“传承”二字的古典定义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顶冠冕,来自洛伊希腾贝格家族,是约瑟芬皇后的直系后裔。它由可拆卸的八部分组成,金银质地托架上共镶嵌698颗钻石和32颗祖母绿,中央花朵的花心是一颗近13克拉的六角形哥伦比亚祖母绿,充满一种谦逊与尊贵并重的质感(这种反差的结合也是法国贵族的特质)。这件佳作完美演绎了弗森(Jean-Baptiste Fossin)的自然主义风格,并拥有CHAUMET世家引以为傲的两大特色——多用途转换和可颤动式宝石镶嵌。冠冕上的每朵花饰均可拆下,用作发饰或胸针,而且都能随着佩戴者的移动而微微颤抖,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优雅而灵动。我们可以想象,家族中的每一代,每一位都拥有自己的佩戴方式,也因此,这件作品仿佛拥有无穷的生命力。
在近两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高级珠宝界中艺术家美誉的CHAUMET在其自然主义创作路线之下,持续用珠宝创作的方式,描摹自然之无穷,并不断突破这一主题创作的极限——从花卉、草木、飞鸟的生动灵韵,到天海、云水、苍穹的诗性壮丽;从麦穗分毫毕现的麦芒,到太阳放射而出的耀目光辉;从有形的碧波粼粼与雪花漫舞,到无形的微风阵阵与热浪升腾……无论是人们司空见惯或难以察觉的,还是易于描绘或难以刻画的,自然界中的一切均被CHAUMET收入眼底,通过艺术创想与卓越技艺,转变为众多源于自然又超然物外的珠宝艺术杰作,一件件作品也勾连交织出一个气象万千的CHAUMET“自然宇宙”。
CHAUMET在自身这个无所不包的“自然宇宙”中,倾注了艺术家的创想、科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思考,通过珠宝大师的卓越工艺赋予作品以灵性,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持续创造、传承穿越时空的永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