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的古典名作还能这么玩!一起穿越时空,打卡来自荷兰的古典音乐会!
鹿特丹小交响乐团:为世界名曲注入青春活力
创建于千禧年初的鹿特丹小交响乐团是一个室内管弦乐团,作为现代化音乐创作模式下的室内乐团,他们继承了鹿特丹这座港口城市“激情四射”的活力,能够将古典大师的音乐以一种动态的、有穿透力的方式带给广大观众。
即使你是一个音乐小白,也能在乐团充满激情、活力、年轻的表演氛围下,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并参与其中。
乐团的灵魂人物——指挥家康拉德·范·艾尔芬,因其清晰、高效、亲切、善于沟通的风格而广受好评。
他擅长在演出中游刃有余地让观众参与到音乐体验中,将“高不可攀”的古典乐和观众的距离瞬间拉近,让观众能深入地感受到音乐家和演奏者们藏在美妙旋律中的情感和心意。
在他富有表现力的带领下,鹿特丹小交响乐团以古典时期的作品为基础,以后期流派的曲目作为表演秘诀,以积极的音乐创作方式在众乐团中脱颖而出。
康拉德·范·艾尔芬,图/©Marco Borggreve
此次上线的是鹿特丹小交响乐团于荷兰胡尔斯特的圣威利布罗德大教堂对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田园》的重新演绎。与贝多芬其他的交响曲不同,这部作品有五个而不是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一个纲领性的标题。
第一乐章表现了到达乡间时的欣喜感受,第二乐章描绘了溪边景色,第三乐章讲述了村民们的愉快聚会,第四乐章则体现的是暴风雨的到来,第五乐章是牧羊人的歌声,表达出暴风雨过后的幸福与感激的心情。
鹿特丹小交响乐团,图/©鹿特丹小交响乐团
这版的重新演绎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原作乐谱中其实只有极少的速度指示,但指挥家康拉德·范·艾尔芬在指挥中融入了许多对速度和节奏的把控,乐团的演绎传达了一些味道和质地上的清脆或甜美的微妙变化。
这些都是贝多芬未曾在乐谱中写下的内容,也正是指挥家和乐团的创新所在。这场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演出,以新时代的节奏诠释了大师名作,可谓创意十足。
乐团还演绎了莫扎特的哈夫纳第三十五号交响曲,在海牙的新教堂录制完成。这部由四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同时具备热烈、欢快、舒缓和清雅的不同风格,十分奇妙。
鹿特丹小交响乐团,图/©鹿特丹小交响乐团
第一乐章是抖擞的快板,充满热情,庆典般热烈的D大调曲调与一个本身没有任何魅力的节奏性主题做了对位组合。莫扎特对此的处理和他层出不穷的创新将华丽与幽默、悲悯与生气熔为一炉。
G大调的第二乐章为行板,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舒缓而优雅的旋律,由木管乐器吹出。
第三乐章为D大调的小步舞曲,将作品从先前舒缓而严肃的行板乐章带入一个色彩明亮、欢呼雀跃的境界,这一小步舞曲乐章最引人注目的是音乐力度的变化,紧随“小步舞曲”而来的,则是由一段“三重奏”。“小步舞曲”欢快而轻松,而“三重奏”更多的是营造出一种流动的效果。
鹿特丹小交响乐团,图/©鹿特丹小交响乐团
最后一个乐章为急板,和第一乐章一样,充满了如火的热情。虽然这一“急板”乐章以一个宁静的、轻快的节奏开始,很快交织而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变化,这样令人惊讶的音乐体验贯穿了整个乐章,带给观众新鲜的听觉感受。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带你穿越至17世纪的圣诞音乐会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可以说是一支“古怪”的管弦乐队,他们集原创和创新于一体,用乐器演奏传递出传统、创新、惊喜和一丝丝的娱乐。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图/©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
从巴赫到福音曲,从爵士乐到格里高利圣歌,荷兰巴洛克以其特别的演奏风格在荷兰和国际舞台上广受欢迎,并揽获无数荣誉。
今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回到17世纪的荷兰纪特克大教堂,欣赏一场洗涤心灵的圣诞音乐会吧!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图/©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
这场修道院圣诞音乐会在教堂中缓缓展开,在小提琴、中提琴、竖琴和其他巴洛克式奢华的银色声音的衬托下,简单纯净、柔美的女声在空中响起,五位优秀的女歌唱家,明亮清脆地唱诵古老的圣诞旋律。
圣诞树、温暖的灯光、圣洁的歌声...让我们伴着圣诞的气息,跟随荷兰巴洛克古乐团徜徉在17世纪的平安夜中!音乐会犹如教堂唱诗班一样带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神圣感。他们将古老的传统和全新的方式结合,来庆祝圣诞这一最盛大的庆典。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图/©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
为了这场音乐会,荷兰巴洛克古乐团研究了17世纪的最具代表性的圣诞曲目,他们主要选择了来自荷兰北布拉邦特省的古老乐曲,而这场音乐会的核心关键人物之一,作曲家本尼迪克特·圣约瑟福(1642-1716)就是来自布拉邦特的风琴师、风琴顾问和作曲家。
他对曲目的表达不过于戏剧化或奢华,但非常情绪化,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可识别的风格,同时又带有轻松的趣味性。乐团艺术总监朱迪思·斯滕布林克认为很有必要让这种音乐再次被听到,而圣诞音乐会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契机。这种情绪化和趣味的特征正好与荷兰巴洛克的演奏风格不谋而合。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图/© 荷兰巴洛克古乐团
让我们跟随这个“古怪”的乐团,魂穿十七世纪,体验一把纯正的圣诞风情吧!点击视频链接,一起穿越十七世纪的圣诞之夜!
杜多克四重奏乐团:重新诠释的古典乐征服你的耳朵
杜多克四重奏作为这个时代中最有创造力和最多才多艺的四重奏乐团之一,由两位小提琴演奏家,一位中提琴演奏家和一位大提琴演奏家组成。
杜多克四重奏乐团,图/© Merlijn Doomernik
杜多克是一位世界闻名的荷兰建筑师,四重奏乐团选择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乐队,是因为他们被杜多克曾说过的一句话深深打动: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和建筑之间的共同核心:毕竟,它们的价值都来自于正确的比例。”
“重塑”是杜多克四重奏追求的核心精神,他们致力于制作独特的、不拘一格的作品,并认为每一次诠释都会给作品带来一种新的理解和视角。
那么他们又会如何诠释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交响乐大师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和同时代的未来派大师威廉·瓦格纳的作品呢?
这一次全新上线的,杜多克四重奏对勃拉姆斯主题作品诠释的合集,就将为大家带来勃拉姆斯作品104号之五《在秋天》,119号作品《b小调为钢琴而作的间奏曲》,帕莱斯特里那《圣母颂》以及理查德·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预言&爱之死》。
杜多克四重奏乐团,图/©杜多克四重奏乐团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勃拉姆斯的音乐,那就是“秋天”。温暖、黑暗、沉重、高度忧郁的音色是他许多作品的共同特色。《在秋天》是有史以来写得“最勃拉姆斯”的歌曲,前两段描述了秋天的阴郁,以及在一个凄凉的日子里树叶的飘落。第三节气氛完全改变,突然间,死亡不再令人恐惧和压抑,垂死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最后能够与他的命运和平相处。
杜多克四重奏乐团,图©杜多克四重奏乐团
在录制勃拉姆斯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之前,杜多克乐团深入研究了他一生中所迷恋的所有其他类型的音乐。帕莱斯特里那就是其中之一。他创作的四重奏的《圣母颂》流畅而清晰,特别的复调风格在他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仍被欧洲的音乐家们广泛采用。
同时为了深入了解勃拉姆斯所处的社会,杜多克乐团也研究了与他同时代但处在相反流派的另一位伟大的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瓦格纳和勃拉姆斯这两位作曲家代表了19世纪70年代德国音乐中对立的两极--古典派和未来派。19世纪的欧洲,无论是音乐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创作活动中,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杜多克四重奏乐团,图©杜多克四重奏乐团
作为该学派代表人物的瓦格纳,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和“乐剧”创作,左右了其后音乐历史的进程。与此同时,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却显现出古典主义的精神特质。和瓦格纳的音乐相比,勃拉姆斯的音乐则较多地保留了古典音乐的痕迹,但是他也不是纯粹的仿古,而是结合现代的作曲技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杜多克四重奏乐团,图/©杜多克四重奏乐团
花费数年钻研勃拉姆斯主题曲目后,杜多克四重奏推出了他们的全新演绎。总体上,他们接受了原谱中灵活的节拍和自由的滑音,又大胆地对作品的音节进行了改编。和前文提到的两个乐团不同,他们真正地对曲目的开头和结尾做出了一些改动,将现代化元素融入到古典曲目当中,给观众带来了探索迷宫般的全新体验。
同时,他们用纯正的古琴弦来演奏,因为这些没有上弦的琴弦可以复刻出勃拉姆斯所熟悉的声音,从而以一种全新的、开明的方式诠释了他们对于勃拉姆斯的理解,邀请听众与他们一起与勃拉姆斯的室内乐进行一次非常不同的接触!
“新瓶装老酒”的魅力不仅在于对大师作品的“神还原”,而在于那颇具新意的再塑造。
这三个诞生于2000年后的新生代交响乐团,以自己的方式将现代观众和数百年前的古典乐大师连接起来,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使原先遥不可及的高雅艺术也能被普罗大众所欣赏到。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艺术小白,本周的推荐一定能让你收获颇丰!一起徜徉古典乐殿堂,享受温暖欢乐的幸福冬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