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药店行业最大交易诞生:PE巨头KKR超70亿接盘全亿健康,并将持续布局,基石资本实现退出
2021年5月,基石资本宣布将持有的全亿健康股份悉数转让给华尔街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KKR,交易对价超过70亿元,是近年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最大的控股型并购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全亿健康2016年成立,主营业务为药房连锁,由基石资本发起设立,为基石资本第一起创设型控股并购投资。创始管理团队具备多年资深连锁药店经营经验。自成立起,公司定位是成为“行业内的黑马”,通过“资本+管理+机制”的模式快速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和河北。2017年,全亿健康完成数十亿元的B轮融资,引入弘毅投资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并在当年进驻四川三个城市,合并整合了四川省内大大小小十多个标的,且在江苏扩大了版图。第二阶段的策略是在某个区域进行“蛇吞象”式的整合,将江苏省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省份。
据基石资本介绍,全亿健康在全国拥有约2500家直营药房,是国内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房连锁企业。基石资本在2016年创立全亿健康,就是看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前景。数据显示,2019年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超过2.3万亿。随着“两票制”改革推进,医保控费政策推动了药品的价格下降,促进了流通企业间的优胜劣汰,也直接打通了到终端的渠道,促使医药商品对终端销售比例迅速提升。除了医疗机构外,零售端的销售比重也在扩大,近几年头部的药店零售企业每年的销售额、净利润都保持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这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是市场红利。KKR在收购全亿健康后,已经全面接手公司的经营管理,并将继续对行业进行收购整合,公司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营数据已进入医药连锁行业第一阵营,已有计划登陆境内或者境外资本市场。
相比美国和日本等成熟市场,国内医药流通的市场集中度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8年美国和日本top4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8.80%和34.24%。显然,在政策的推动下,兼并收购已经成为且将持续成为国内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目前已经登陆A股和港股市场的药房连锁企业有6家,包括大参林、益丰药房、*ST济堂、老百姓、国药控股、复星医药等,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也受到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追捧。在基石资本之后,诸多机构也开始积极布局医药流通赛道,其中不乏腾讯、阿里、高瓴等资本市场的大玩家。
而国内目前的连锁药店行业的格局依然相对分散。传统的以华润、国药、上药为代表的大型国有批发兼零售企业;后来一部分从区域型开店起家的民营企业,如老百姓、益丰、大参林、一心堂、海王星辰等逐渐发展壮大;近些年由资本发起以并购为主的连锁药店也逐渐壮大,如基石、高瓴旗下的全亿、高济药房;此外,互联网巨头京东、腾讯、阿里,控股或参股的线上、线下零售药店布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向高瓴资本集团旗下的中国药店业务投资约5亿美元,该业务的估值约为25亿美元。据悉,高瓴资本集团旗下的高剂药店,被认为是PE控股的龙头药店企业。这种状态预计会持续几年,短期内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国内药店零售市场是一个超过4000亿元的大市场,极其分散,存量博弈,未来十年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不会变。基石资本在2016年就看到了这个趋势,本着“集中投资、重点服务”的理念,率先在该领域持续加仓。当时行业整合的趋势还不像现在这般清晰,敢砸重金在这个赛道做控股型交易的投资机构尚无,基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整合之路也经历过波折,但是方向没错。现在看来,基石打造的“全亿模式”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收购标的在接管经营后,营业额和利润率均实现了明显提升,基本上都能实现三年翻番的目标。除了收购外,全亿健康近两年也加快了开新店的速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自循环。回过头看,全亿健康发展的速度比2016年预期的更快,只花了三年时间就从0做到了50亿规模,且公司从未亏损过,这在国内非常罕见。
据基石资本介绍,作为公司创始大股东,在全亿健康项目上先后投资接近30亿元,并派多人深度参与公司运营,如:为全亿设计开放的融资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协助公司在人口多、消费潜力强、竞争形势适宜的城市和省份,并购区域性龙头企业,拒绝广撒网。此外,在企业发展初期把经营上的自主权更多下放到一线,总部辅以资源的匹配、零售技术的支持以及财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物流、商采等方面的管控,以提高后台的效率和效益等。资本方和管理层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强强联合,取长补短。全亿健康是从0到1的尝试,也印证了基石资本在投资管理大型、控股型项目方面的能力。
在基石资本实现顺利退出后,他们将控股型交易的目标转向了半导体。基石资本目前已经控股创业板公司聚拢科技,公司从原来的主业产品用于洗衣机后,现在已经在往半导体公司进行转型,2020年聚隆科技在半导体产业链参股投资了5家企业,合计投资了约2.7亿人民币,涉及芯片设计、芯片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环节,这五家公司都是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